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784篇
综合类   917篇
水路运输   244篇
铁路运输   142篇
综合运输   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隧道质量检查中经常遇到隧道二次衬砌厚度不足问题。以2车道Ⅳ级围岩条件情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基本定量地分析了当衬砌厚度不足时隧道结构的安全状态,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河北省高速公路路面屡次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秦皇岛市京沈高速公路大修工程的实践,综合分析了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裂缝产生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3.
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施工要点和施工的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84.
关于嵌岩桩码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嵌岩桩的定义,针对嵌岩桩码头的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对嵌岩桩承载机理、深度效应、软化效应、竖向承载力、沉渣厚度以及芯柱长度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5.
沥青混凝土热铺层厚度测量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公路养护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对施工成本、路面平整度、路面质量及验收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沥青混凝土热铺层厚度的实用新型厚度测量仪,克服了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热铺层厚度测量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86.
高水压力强透水性条件下桥梁深水基础施工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速铁路苏州西桥段望虞河大桥水中承台封底混凝土底面位于望虞河常水位下16.0m,河床下土质为强透水性粉砂土,承台封底混凝土承受的静水压力极大。通过对封底混凝土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计算,确定了封底混凝土的厚度;根据土质采用水力学渗流计算,决定了是否会出现管涌,并进一步确定承台开挖方法是采用围堰排水后开挖还是水下直接开挖。通过实践证实,上述分析比较准确,有效指导了施工,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7.
岩溶区隧道周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隐伏溶洞,由于隧道的开挖、卸荷改变了隧道与溶洞间岩柱的应力状态,溶洞中的高压岩溶水进一步恶化了其稳定性,造成隧道突水、突泥等岩溶灾害的发生,带来了重大安全危害和经济损失.成为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除施工扰动、高水压作用外,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厚度不足是引起这一工程问题的主要因素,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柱安全厚度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针对常见的中、小尺度的侧部高压富水溶腔,综合考虑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以隧道周围的塑性区和溶洞周围的高渗透带的贯通与否作为中间岩柱稳定的判断标准,建立了中间岩柱安全厚度力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以忠垫高速公路岩溶隧道为例,利用最小安全厚度预测公式判断中间岩柱的稳定性,其结果同基于现场量测判断的结果一致,从而说明上述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朱文强  胡昊  袁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2):134-138,15,16
通过建立ABAQUS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飞机轮载作用下补块和原道面的结构响应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得到了部分厚度修复中补块尺寸、底面接触条件、修补材料模量差异等因素对荷载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部分厚度修补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原板和补块的荷载应力均随着补块长宽比的增加,荷载应力明显增加,且修补深度越浅,长宽比对补块的影响越显著,但补块深度对原板和补块的荷载应力影响均不显著;补块与原道面底面接触条件对原道面的荷载应力几乎没有显著影响;修补材料模量的变化对原道面荷载应力的影响有限,但是,随着修补材料模量的增加,补块自身所受到的荷载应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介绍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路基AB组填料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0.
岩溶桩基的应用随岩溶地区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普遍,如何评价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成为岩溶桩基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平面假设的不完善性,考虑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所具有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首先,将基桩作用下的岩溶顶板分别简化为固支梁、抛物线拱、圆拱与固支双向板等承载模型,采用结构力学与双向板分析理论建立不同模型的桩端岩溶顶板抗弯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其次,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揭示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随矢高的变化规律;在分析岩溶顶板冲切破坏与剪切破坏形式的基础上,探讨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而获得桩端荷载、石灰岩抗拉强度、溶洞跨度与矢高等因素对桩端岩溶顶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溶洞钻孔探测所得地质勘查信息构建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流程,提出考虑溶洞空间形态特征的岩溶桩基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案例具体分析桩端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及其破坏模式随矢高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端岩溶顶板破坏模式不仅与溶洞跨度、桩径有关,而且与溶洞形态及其矢高也密切相关,此外,石灰岩抗拉强度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同样较大,详细全面的工程勘察资料能使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