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61篇
公路运输   412篇
综合类   192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随着道路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与数字化集成水平的提高,沥青路面智能压实技术也成为研究与应用热点。有效检测沥青路面压实状态,并且能够准确判别与控制压实质量是实现压实“智能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科学提升路面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基础。从沥青路面智能压实质量控制原理上进行分类讨论,主要包括机械振动响应、雷达反射波以及智能颗粒细观响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优缺点,为后续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2.
为了研究燃油添加型催化剂(FBC)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了不添加和添加FBC的燃油对两套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进行性能及耐久试验。结果表明:FBC不会影响DPF对颗粒物质量及数量的过滤效率;FBC可以有效协助碳烟燃烧,将DPF平衡点温度从350℃降低到325℃,提高DPF的被动再生能力;FBC可以降低DPF的主动再生温度,将DPF上碳烟的起燃温度由600℃降低到450℃以下,提高DPF再生速率及再生效率,从而提升DPF的主动再生性能;FBC可延长DPF的再生周期,提高DOC+DPF系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833.
南海岛礁工程设施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面临地震和强烈波浪侵袭的风险,了解珊瑚砂的动力特性对于评价岛礁设施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对南海某岛礁饱和珊瑚砂开展不排水单调和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密度和有效围压对珊瑚砂单调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和有效应力路径的影响,揭示了密度、有效围压以及循环应力比对珊瑚砂抗液化强度、动孔隙水压上升和轴向变形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密和密实珊瑚砂不排水单调剪切试验在50~400 kPa围压范围内都表现出应变硬化现象;珊瑚砂抗液化强度曲线伴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提升,伴随有效围压的增大而降低;相同试验条件下,循环荷载作用下珊瑚砂试样的颗粒破碎量小于单调加载。基于多组不同工况下不排水单调和循环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珊瑚砂不排水相变点正规化静力抗剪强度和液化抵抗强度的关联表达式,该关联表达式的建立对于珊瑚砂抗液化强度的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34.
为降低沥青路面夏季高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铯钨青铜纳米颗粒(Cs0.3WO3)为功能材料制备环氧树脂基沥青路面光学遮蔽降温涂层,对制得涂层的光学性能、降温性能与降温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进行Cs0.3WO3纳米颗粒表面改性、工艺流程优化,以制备分散性较高的光学遮蔽涂层,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Cs0.3WO3颗粒自身及其在涂层中的分散性;其次,测试不同Cs0.3WO3含量涂层的光学性能(反射率R、透射率T)与降温性能(试验全程最大降温值Cmax、平均降温值Cm),研究了涂层光学性能与降温性能的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得到影响涂层降温性能的重要光学指标,并建立其与降温性能的相关性,明确降温机理;再次,提出量化表征涂层遮蔽性能更合适、更简单的指标——遮蔽率(S),并研究涂层降温性能随该指标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室内试验对涂层与路表的黏附性能、抗滑性能与耐磨耗性能进行测试。研究...  相似文献   
835.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集料颗粒占体积主导并同时表现出明显时温依赖性的颗粒路面材料,从颗粒物质角度认识和理解沥青混合料,是接近和阐释沥青混合料物质属性和行为特性的根本基础。该文旨在基于非晶物质及其玻璃化转变、Jamming转变模型和颗粒物质理论,揭示沥青路面材料的颗粒物质属性。介绍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概念和内涵,阐释了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物质属性,综述了颗粒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展,凝练了颗粒路面材料的四大基本特征(几何特征、堆积特征、界面特征和流变特征),并讨论了颗粒路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可以尝试从非晶物质的角度研究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的行为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发挥的作用;对非晶物质的研究宜从多尺度展开并能将不同尺度间关联起来。进一步研究中,还需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剖析沥青混合料Jamming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规律,理解沥青混合料流变学行为;从颗粒和尺度的角度,阐释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堆积条件和高效堆积方法,揭示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Jamming的触变机制;研究不同温度、填充密度和受力模式等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流变过程,建立涵盖实际道路使用条件范围的沥青混合料Jamming相图。  相似文献   
836.
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Filter, SCRF)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发动机污染物处理手段,作为兼具SCR和DPF两部分功能的后处理装置,能够帮助减小后处理装置体积和费用,或者在不缩减体积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但SCRF内部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的反应体系和较宽的工作温度窗口导致对系统污染物处理效果的预测难度提高很多。全面梳理了近年来SCRF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影响DeNOx效率和被动再生效率的表观因素,一是SCRF微观化学反应与传质机制,有利于研究者开展微观机理和SCRF配套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837.
为了提高非球形颗粒垂直液压输送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采用一种新型带切向射流入口的管道输送系统。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CFD-DEM)耦合方法,采用改进的非球形曳力系数模型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切向流动比例对不同形状颗粒浓度和曳力的影响。根据颗粒的浓度来衡量输送效率,依据颗粒的曳力来评估输送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旋流作用下,不同形状颗粒之间的浓度间隙和轴向阻力间隙减小,颗粒浓度增大,各组分颗粒混合输送均匀。  相似文献   
838.
殷长燕 《公路》2023,(5):326-329
废旧轮胎带来了极大的环境负面效应,将废弃轮胎胶粉掺入混凝土路面中进行再利用是解决废弃轮胎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将轮胎颗粒等质量替代天然骨料掺入混凝土中以探究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胶粉颗粒的掺入虽然能降低普通混凝土的密度,增加其延性和抗弯强度,但是对拌和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胶粉的加入增加了混凝土的稠度使得其坍落度降低,掺入适量的胶粉颗粒(低于7.5%)能增加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此后随着胶粉骨料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迅速衰减,研究为废弃轮胎在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9.
纳米陶瓷铝合金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以铝或铝合金为基体,由一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增强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项固体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基体铝合金高塑性的优点,同时具备了增强颗粒高硬度、高模量的优点。纳米陶瓷铝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汽车等领域。重点介绍了一种通过化学方法在铝合金基体中原位自生出纳米陶瓷颗粒,该方法制备出的纳米陶瓷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刚度、高强度、高抗疲劳、耐高温的优越性能,其力学性能远高于铝合金,同时保持了铝合金良好的加工制造性能。  相似文献   
840.
以提高整体捕集性能为目的开展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利用GT-Power建立DPF捕集模型,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以最大压降和初始过滤效率为优化目标,以孔隙率、孔直径、壁厚、过滤体长度和直径5个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构建了DPF捕集性能二阶响应面模型,通过三维响应面图对结构参数显著性与交互作用进行仿真分析,采用满意度函数法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孔直径对最大压降的影响较小,较小的孔隙率与壁厚、较大的过滤体直径有利于降低DPF最大压降,而适当增大过滤体直径与壁厚可提升DPF初始捕集效率。协同优化后的DPF压降较优化前下降51.34%,优化后的DPF初始过滤效率趋近于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