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8篇
  免费   165篇
公路运输   4339篇
综合类   3443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49篇
综合运输   28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况栋梁  康秉铎  刘文昌  张洪刚 《公路》2021,66(11):305-310
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对橡胶粉进行脱硫处理,制备脱硫胶粉改性沥青并测试其基础性能指标,研究脱硫工艺对胶粉改性沥青路用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将胶粉与脱硫助剂混炼后,可以降低胶粉改性沥青的黏度;胶粉与活化剂8501及再生剂RVS混炼还可以改善胶粉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基于胶粉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指标,优选出活化剂8501的脱硫工艺为活化剂掺量3%,混炼温度160℃,混炼时间30 min.微观试验结果表明,胶粉对沥青的改性主要以物理改性为主.胶粉经脱硫处理后具有明显的颗粒核心,而且其表面粗糙程度明显增加,与沥青的相容性优于未处理的胶粉.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MH对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及SMA-13路用性能的影响,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实体工程,采用室内极限氧指数试验、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单一MH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的燃烧性能及MH与膨胀型阻燃剂复配对SMA-13沥青混合料燃烧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 MH具有良好的抑烟效果和阻燃性能,当单一的MH掺量为沥青量的30%时,极限氧指数才达到23. 6%,表明单一的MH不宜作阻燃剂; 2) 30%的MH与10%的APP/MA/PER[20∶5∶1]复配作为阻燃剂,混合均匀后等量替代矿粉加入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中,与未添加的相比,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分别增大了4. 88%、0. 59%、10%,浸水后稳定度残留强度比和劈裂残留强度比分别减小了4. 51%和5. 17%,车辙动稳定度提高了7. 8%,表明30%的MH与10%的APP/MA/PER[20∶5∶1]复配作为阻燃剂,可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水稳定性。结论是添加MH复合阻燃剂的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同时其路用性能均能满足公路相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纳米Zn O对SBR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纳米Zn O剂量为2%、3%、4%、5%、6%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通过比较SBR改性沥青和上述5种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优选出性能最佳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其次,对优选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R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沥青技术性质及经济性,最佳的纳米Zn O掺量为4%;添加纳米Zn O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值增加了34%,纳米Zn O可以大幅度改善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相较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也有一定改善效果,低温性能虽稍有下降,但仍远远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是利用纳米Zn O扩大SBR改性沥青的应用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55.
56.
水损害是主要沥青路面病害之一,造成水损害的外因主要有交通量、交通组成、降雨量以及不尽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内因可以归纳为沥青混和料孔隙率过大、路面压实度不足、沥青与集料间的粘附性差以及混合料不均匀。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措施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施工工艺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57.
针对现有宏观均质模型无法反映多尺度、多相和多组分对沥青混合料细观非均质影响的局限性,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方面构建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以实现对路面性能的精准分析、调控和优化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提取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总结了一套基于图像技术和人工随机生成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表征方法,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组成的评价方法,总结了沥青混合料数字孪生模型中细观结构特征参数,进而详细描述了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在宏-细观性能关联中的应用,最后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趋势、模型构建、参数表征和性能评价方面进行了展望。相关工作可为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技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58.
针对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检测效率低、无法快速对其进行评价的问题,采用逆光拍摄粗集料颗粒图像的方法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集料颗粒的正面图像和侧面图像进行采集,并采用最小外接椭圆法提取图像中集料颗粒的轮廓,分别对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进行评价,结合两者评价标准得出针片状颗粒含量评价指标;通过对粗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进行实测分析,并与现行规范方法实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评价指标,能较好地评价粗集料针片状含量; 2)对比不同分档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实测结果,随着集料颗粒粒径的减小,图像法识别准确性降低,表明该方法对较大粒径集料颗粒针片状含量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 9.5 mm以上的粗集料针片状评价相关系数能达到0.9以上,而9.5 mm以下相关系数在0.9以下,可靠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9.
本介绍了国内目前改性沥青生产自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对比多种控制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了国内改性沥青生产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方向,为生产企业选择自动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分析现行规范中对沥青面层压实度的要求和不足,介绍了江苏省对沥青面层压实采取“双控”的作法,提出了一些加强压实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