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城市路网中各等级道路功能不合理和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城市路网研究的方法:利用移动检测技术在道路上采集动态交通数据,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地图匹配,在地图上重现车辆运行轨迹,再结合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对城市路网状况进行综合微观分析,探讨了不合理路线的种类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路网改良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以《丹东市公共交通线网评价与优化研究》项目为背景,结合现代化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开发设计了公交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在实际中处理了大量调查数据,确保了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丹东市的公交出行特征、公交线网、建成区公交日流量及OD分布等指标,预测了未来客运需求.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过境交通研究中通常采用的交通调查方法,并以记录车辆牌照法调查为重点,提出城市过境交通调查中调查地点和调查时段的选取原则。并通过对外交通小区的划分与数据库的建立,研究了一种城市出入口交通流特性分析的方法.并解决了过境交通初始OD矩阵、相应时间OD矩阵的建立方法,OD矩阵的扩充以及过境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最后以兰州市为实例对过境交通流量调查与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4.
为有效提高公路区域OD数据拟合效果和资料使用率,在合理简化交通分区间OD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将公路区域OD按自然增长OD量、局部路网变化引起的OD调整、区域出现新经济增长点引起的新增OD3种类型,研究其维护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了解决目前基于视频图像自动识别牌照进而推算动态OD的系统缺乏研究手段和工具的问题,应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通过组件对象编程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微观仿真模型VISSIM的动态交通OD估计仿真试验平台,包括数据库系统、仿真模型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分别设计了最短路算法、车辆转向率法以及BP神经网络法以提高OD估计精度.上海陆家嘴区域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车辆转向率法OD估计误差在5%以下,其计算效率和精度最优;在视频检测器满布状态下满足动态交通管理OD要求的视频牌照识别精度阈值为80%.  相似文献   
107.
公交客流OD矩阵是/2-交运营调度的基础,精确的客流OD才能保证运营计划科学的制定,人、车资源合理调配。为了提高推算精度,本文提出公交客流OD矩阵受居民公交出行特征、公交停靠站附近的用地性质和停靠站换乘功能影响。采用K-S检验对居民出行站数进行分析,发现出行站数服从泊松分布。结合各停靠站的上下车人数,推算得到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客流OD。根据公交站点的吸引系数和吸引权,得到基于停靠站附近用地性质的客流OD推算模型。作者认为停靠站的重要系数与该站作为起始、终点和中途停靠的线路数有关,据此建立了基于站点换乘功能的客流OD推算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组合上述三种影响因素,得到最后的公交客流OD矩阵。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可以大幅度提高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在OD反推理论具体应用过程中碰到的关键问题,包括初始矩阵的标定、观测路段的选择、路径选择模型的标定、路阻函数的确定及反推精度的检验,并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空铁联运的优势之一在于提高客流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的可达性,为机场所服务的地区提供更多出行机会.考虑"高铁接续航空""航空接续高铁"两类接续服务,引入两类0-1变量表达高铁与航空的接续关系及OD可达关系,提出空铁联运OD可达性约束,描述高铁在空铁换乘枢纽的到发时刻、接续变量和OD可达变量...  相似文献   
1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 dynamic origin–destination (OD) estimation problem that has been used for identifying time-dependent travel demand on a road network. Even though a dynamic OD table is an indispensable data input for executing a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it is difficult to construc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OD construction method such as the four-step model. For this reason, a direct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field traffic data such as link traffic counts has been used. However, the method does not account for a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ravel demand pattern and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he OD estimation method cannot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estimated results since the OD estimation problem has a property named the ‘underdetermined problem.’ In order to overcome such a problem, the method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vehicle trajectory samples with link traffic counts. The new method is applied to numerical examples and shows promising capability for identifying a temporal and spatial travel demand patte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