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50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51.
全过程沉降量是软土路基上路堤工程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系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全过程沉降预测方法,评价了其各自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通过典型事例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2.
基于数值模型应力提取的并线高铁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复杂工况下的既有高铁沉降评估问题,避免数值模型参数难以确定以及理论分析相对简单的缺陷,采用数值仿真模型确定地基附加应力,应用分层总和法实现对既有并线高铁附加沉降的精准评价。研究中,具体分析影响数值仿真模型附加应力分布的多个因素,并基于数值仿真和Boussinesq理论对比,提出高铁路基数值仿真模型建立的一般准则。数值仿真分析中,可不考虑土体本构、模量、泊松比、层状地基等因素的影响,数值模型水平与深度边界应为1.5倍~2.0倍的路基底宽,地下水对附加应力分布影响较大,提取应力过程中统一不考虑地下水。工程验证中,以并行京沪高铁的某高铁站为分析对象,完成并线高铁的数值仿真分析和附加沉降评估,评估结果证明:应用基于数值仿真模型附加应力提取进行既有高铁附加沉降评估,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均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3.
电信网间互联的结算体系主要包含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及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介绍了网间结算概况,并对河南省铁通的网间结算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4.
对土石坝的形成、坝体体型、坝体稳定要点、坝基接触带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5.
控制路基沉降是保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关键。选取常用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灰色系统法对软弱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三种方法预测的沉降量的大小,提出适宜的软弱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沉降观测值来说,灰色系统法与三点法和双曲线法相比,误差稍微有些偏大,但对于最终沉降量的预测。灰色系统法预测结果比较安全、可信程度高,因此,应用灰色模型预测软弱地基沉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6.
结合某高速公路加宽设计,分析了新老路基结合部沉降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沉降控制的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57.
强夯置换处理公路软基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力触探、孔隙水压力监测和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对强夯置换处理公路软基方案进行优化,并通过沉降观测对优化施工后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强夯置换能有效加快软基固结,加快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过程,提高公路软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8.
朱志 《北方交通》2012,(9):18-20
抛石挤淤技术是软土地基加固应用比较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营口市滨海大道工程C标段抛石路基的施工实践,介绍其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9.
选取新民至铁岭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试验段进行冲击压实,通过对路基试验段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冲击压实技术的预期效果,提高了路基基础承载能力,并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最终得出最佳工作遍数、工作速度等相关施工工艺参数,达到指导后续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0.
依托广州地铁18号线盾构施工,针对其地层分布复杂、软硬差异大及穿越密集民房建筑群等特点,通过注浆加固、现场动态监测、优化掘进参数等一系列主动措施,解决实际工程中掘进参数合理取值与地表建筑沉降变形控制两大难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该类软硬地层中掘进时,刀盘在通过不同岩层断面分界线时扭矩、推力等参数波动较大,总推力与扭矩有良好的相关性,各掘进参数宜控制为:推力30000~35000 kN、扭矩4500~6000 kN·m、推进速度35~45 mm/min;(2)提出的多段式封孔洞内超前注浆工艺可使刀盘前18 m范围内的地表上抬3~5 mm,最大上抬值能达9.02 mm,同时能缓解土体在盾构下穿时及后续固结稳定的沉降趋势;(3)因刀具磨损、掘进参数波动大、螺旋机卡死等引起的临时停机会造成地表建筑日沉降速率超过3 mm/d,在预设停机点位置前采取洞内超前注浆和克泥效工法能有效缓解沉降趋势,在带压开舱期间日沉降速率控制在2 mm/d以下;(4)左右隧道轴线附近的地表建筑沉降基本可分为“微小隆起—沉降较大—逐渐稳定”三个阶段,测点最大沉降值最终稳定在-21.38 mm、-22.49 mm,均小于控制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