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涛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5):26-28
实现信号设备状态修,是电务设备维护的最终目标。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微机监测系统功能,以微机监测系统信息为基础,科学指导信号设备维修。 相似文献
52.
基于分段学习的BP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方案,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改进型BP神经网络建立起交通流的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短期内道路交通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3.
陈靓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04-106
在分析当代高职学生价值观具有自觉性、实务性、多元性、可塑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影响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众多因素,并从倡导改革"思政课"教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三方面探寻了高职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4.
基于GIS的公交网络模型及其在公交线路查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公交网络的特点,研究了如何利用GIS技术建立基于道路网的公交网络模型,提出了基于最优化路径条件下的换乘搜索方法,并探讨了其在公交线路查询中的应用.该方法可用于计划出行路线和提供在线信息,有效综合了线路、费用、时间及相关的动态交通数据.这样的系统可建立在互联网GIS系统中,为出行者提供交互式的服务. 相似文献
55.
56.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emographic chang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ravel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older people's economic well-being, so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mproving transport for older people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f older people's travel behaviour based largely but not exclusively on LATS (London Area Travel Survey) 2001 data. The focus is on older people's trip chaining behaviour, including trip chain complexity, trip purpose sequence and mode choice in a chain. After identifying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it looks at the role of Special Transport Services in improving the supply of transport for older people, taking the London Borough of Camden as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57.
本文根据佛山市南海区公共自行车出行相关数据,从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收入以及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距离等方面,对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出行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调查与研究是合理规划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制定交通政策的重要环节。首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出行调查,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西安市出行方式结构比例,与2000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交通结构比例的变化和影响变化的因素。根据客运交通结构的实际,结合西安的城市建设、交通现状及道路条件,提出以TOD模式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积极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建议,合理分布客运交通结构。尤其是通过设立公共自行车以及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带动整个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9.
论述了重力模型在TransCAD软件中的工作原理,针对云南省中小城市的交通特点,探讨了利用TransCAD重力模型进行重力模型参数标定和交通分布预测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60.
目前小公交运作普遍采用“定线不定点”的公交运行模式,广泛的存在于山区城市,以及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小城市中。对于平原城市,小型公交的产生是源于经济水平发展滞后,居民出行意愿不高的现实需要,是一种过渡性的公共交通方式。但是,山区小型公交的存在和发展则是受城市空间布局、地形地貌、路网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服务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将在山区城市公共客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小型公交存在的合理性,研究其布局方法,及其实施过程中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