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148篇
公路运输   767篇
综合类   1114篇
水路运输   616篇
铁路运输   419篇
综合运输   1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本文综述了湘潭湘江四大桥桩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选择,及其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灵活使用外加剂后掺法解决了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2.
索赔机制及其运行是实现索赔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索赔机制的定义及构成分析,阐释了索赔机制的本质及运行影响因素。据此,对我国索赔机制运行中的困境及原因做了剖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索赔机制、改善索赔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桩码头梁顶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混凝土裂缝是困扰码头外观质量的“老大难”问题,而梁顶部位面层混凝土裂缝(简称梁顶裂缝)作为高桩梁板式码头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攻关课题。在宁波港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分析梁顶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降低混凝土强度、梁顶部位割双缝等措施基本克服了梁顶裂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淀粉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钾)、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交联接枝.在有氧状态和无氧状态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表面修复剂.在这两种状态下,比较了温度、引发剂用量对表面修复剂吸水率的影响,同时对单体混合物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并列弹性双圆柱体流体脉动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并列弹性双圆柱体在均匀流场中的脉动压力及其动态响应,给出了双柱间距直径比T/D=1.75,2.5,3.5和4.19×104<Re<9.1×104范围中柱表面脉动压力沿圆柱周向的分布以及脉动升力和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柱的振动对其脉动升力和阻力系数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现浇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西姚互通匝道桥箱梁施工,提出了在施工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以自己多年的技术工作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对策,可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滩涂区承台钢吊箱围堰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杭州湾海域风大、流急、冲刷严重、潮差大等特殊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根据南岸滩涂区地貌及承台结构设计特点,通过对单壁钢围堰、钢板桩围堰和钢吊箱围堰施工方案的系统分析,说明了钢吊箱围堰施工的经济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安全可靠性。提出了利用装配式砼吊箱底板钻孔桩钢护筒支撑和潮水涨落间隙,进行水中承台钢吊箱围堰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目前国内中小型锚机的现状、各类锚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生产现场存在的“三厶”现象以及东汽推行一个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说明了现场综合改善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论证了一个流必须以工业工程特别是工作研究为基础。工业工程是现场综合改善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应急状态下,安全、快速、有效地杀灭列车臭虫。方法:现场试验。结果:A组(化学法),B组(物理法)和c组(物理法+化学法)臭虫6天杀灭率分别为88%,89.4%和100%,与杀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持续控制臭虫危害可达12天。结论:联合使用物理、化学方法的应急处理技术能满足小批量(〈2节),快速处理列车臭虫侵害的工作要求,是臭虫防治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