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30篇
综合类   234篇
水路运输   157篇
铁路运输   74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为定量评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合料净化路面径流能力的影响,基于搭建的足尺道路路面平台设计了5种降雨强度下单、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测定了流经透水沥青混合料前后模拟径流雨水的代表性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透水沥青混凝土能有效净化径流污染,且双层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污染净化能力显著优于单层透水沥青混凝土,对悬浮物(SS)、总磷化合物(TP)、重金属锌(Zn)、重金属铅(Pb)、总氮化合物(T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25%、74.13%、70.30%、65.14%、63.75%、61.38%;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透水沥青混凝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逐渐减弱,通过分析层数、降雨强度对透水沥青混凝土污染物净化率的影响,提出了层系数α和雨强折减系数β,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推算一定降雨强度下实际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为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量化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12.
为提升车门动态关闭疲劳损伤计算精度,基于 Abaqus仿真不同压缩速率下密封条压缩载荷-压缩量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密封条动态压缩曲线非线性函数关键参数;在车门动态关闭瞬态响应分析模型中运用密封条动态压缩载荷-变形函数;设计车门开闭耐久试验对标验证锁点力值和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密封条动态压缩载荷函数曲线仿真的锁扣载荷瞬态响应与试验测试力值偏差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车门动态关闭疲劳仿真预测结果与耐久试验高度吻合。密封条动态压缩阻尼效应对提升车门关闭耐久仿真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13.
MPEG-2与ATM网在长春轻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长春轻铁为例,介绍了轨道交通中数字图像在通信网中的传输,特别是MPEG-2压缩技术和ATM技术在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实践证明,MPEG-2作为一种高效的低带宽、低损失的全运动视频数据压缩方案,完全可以用于轨道交通中的视频压缩;ATM网络,具有的可靠性高、高效率、低容量交换、面向连接和QoS管理的特性,又为数字视频监控提供了理想承载网络。  相似文献   
714.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ce of uncertainties in hull girder loads influenced by flexible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s. The focus is on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hydroelastic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model tests of practical relevance to the prediction hull girder wave load predictions and their valid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reas hydroelastic methods for use in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become increasingly useful, challenges in realizing and modelling uncertaint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1) the limitations of numerical methods to suitably model nonlinearities; (2) the ambiguity of model tests; and (3) the systematic use of data emerging from computational, model- or full-scale methods. An approach is recommended to assess the uncertainty in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s to wave loading and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