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56篇
公路运输   482篇
综合类   255篇
水路运输   312篇
铁路运输   264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芒稻河特大桥主桥为(77+3×130+82)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桥,主墩基础位于深水区,承台施工时抽水最大水头达18.7m。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承台,围堰最大平面尺寸为45.6m×16.8m,采用拉森Ⅳw型钢板桩,单根桩长36m,围堰内设置5道内支撑。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围堰3个主要施工工况下钢板桩和内支撑的变形、应力,以及围堰封底抽水完成工况下封底混凝土的抗浮安全系数和应力,计算结果均满足要求。施工时,采用定位导向架和平面定位框限位插打钢板桩,内支撑采用工厂拼装现场分层整体吊装、水下抄垫等工艺,应用水下分阶段吸泥、水下二次封底等施工技术,实现了深水钢板桩围堰快速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92.
该文就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3.
武铁路 《隧道建设》2019,39(2):197-203
为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层条件下盾构沉降预测的准确性,以广州地铁7号线1期工程谢村站-钟村站区间盾构工程为依托,针对破碎带盾构隧道沉降控制难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开挖面破碎带分布规律,确定将破碎带面积比作为地层特性参数。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分析不同施工参数与破碎带面积比的相关性,确定采用刀盘转矩代表破碎带面积比实时描述地层分布特性。以刀盘转矩、盾尾间隙与注浆量作为输入值,地面沉降作为输出值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训练后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沉降预测分析。通过分析预测结果与沉降实测值的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南丫大桥横跨东莞水道南丫涌,6#-10#墩处在深水中,如何高效、安全地进行承台施工,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介绍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施工技术,在深水中悬吊钢套箱,成功解决了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5.
刘黎  张平  王唤龙  杨昌宇 《隧道建设》2020,40(Z2):188-195
为了满足高黎贡山隧道竖井施工任务要求,综合隧道所处环境及竖井能力需求,按照竖井井口、井筒、井下3方面统筹考虑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根据井口地形、地貌条件及提升设备、井口车场布置要求,合理布置井口场坪; 2)根据竖井功能定位,竖井宜采用主副井模式; 3)根据井下施工的出渣量、材料数量、人员进出量等综合考虑竖井断面尺寸; 4)当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允许时,竖井宜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施工,设置模筑混凝土井壁; 5)竖井提升设备宜按井下施工期间的要求考虑,建井期间各设备之间能力应匹配; 6)竖井施工能力应满足井下施工期间出渣、进料要求,并留有富余; 7)井底车场应结合运输方式及进料、出渣等功能要求确定; 8)竖井安全保障应首要解决地下水问题。目前高黎贡山隧道1号竖井主井已完成建井,结果表明铁路隧道竖井按照以上设计方法及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宋诗文 《隧道建设》2017,37(Z1):91-98
北京地铁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北换乘厅南侧紧邻复兴路和既有1号线,附近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对地层扰动影响较高,地层中下部以黏土岩、砾岩为主,整体稳定性较好,原设计方案采取咬合桩止水及基坑底部换撑等加强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缩短工期、减少造价,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设计方案取消了咬合桩及换撑,对第4道支撑位置进行了调整,并更换了防水材料。同时,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分析软件对优化设计前后的基坑开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按优化设计方案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以下建议:1)深基坑支护尽量不采取换撑的方式;2)设计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要以软件计算作为参考依据;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重视数据反馈。  相似文献   
97.
援潜救生系统装备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潜救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提倡立体救援的新形势下,各种援潜救生装备的配套使用,扬长避短,协同作战,才能真正满足援潜救生的要求,文章主要论述援潜救生装备的分类及深潜救生艇的技术性能分析类比.  相似文献   
98.
文章叙述了某深水高基床防波堤的基床爆夯施工中,通过典型施工确定爆夯参数的可行性和起爆网络设计,并介绍了爆夯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实测效果及爆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9.
100.
基于喜马拉雅山区域某软硬岩性互层地质条件下的深埋隧洞工程,为解决该区域TBM施工过程中的岩爆问题,统计分析了TBM施工过程中的岩爆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岩爆规避试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 1)岩爆风险巡查常态化; 2)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处理措施相结合; 3)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合理化; 4)掘进参数动态调整。在后续的施工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