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00篇
综合类   144篇
水路运输   78篇
铁路运输   53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船舶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框架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船舶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生产不一致、质量信息断层和信息孤岛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管理集成方案,以质量过程控制为基础,通过规范质量信息的内容和信息传递的渠道,将大量纵横交错汇聚在产品建造过程中的既离散又相关的质量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相关部门(船东、企业内部、供应商)质量信息的透明.  相似文献   
42.
根据AC10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提出基于路用性能均衡的应力吸收层的设计方法。即采用最佳紧密状态油石比为下限,谢伦堡析漏试验析漏损失率拐点油石比为上限,并根据路用性能最优确定应力吸收层最佳油石比。通过广西一高速公路实体工程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3.
该文介绍了厦漳大桥南汊主桥23#过渡墩钢吊箱龙骨回收的施工方法。着重阐述了采用此方法的结构设计,以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44.
针对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中粗集料含量多引起的易离析、压实成型困难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混合料抗离析能力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在生产、运输和摊铺阶段减少混合料离析的措施;根据不同压实机械的特点,提出了压实机械的合理组合方式,并对骨架密实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大厚度成型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5.
郑英  吴伶  赵德玉  王领元  陈建 《水运工程》2012,(11):127-132
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护滩结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四面六边透水框架防护后,河底流速有明显减小,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具有透水、消能、减小近底流速、局部改善水流流态的作用,从而有可能将近底流速降至不冲流速以下,甚至于使河床产生淤积.与传统护滩工程相比,四面六边透水框架能有效地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问题,且适应河床地形变化能力强,不需要地基处理,不需要护底,直接抛投于床面,自身稳定,施工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6.
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关乎整车的安全性,车辆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充电异常的情况,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某纯电动汽车在点火锁处于关闭状态下直流充电异常的案例,结合整车控制通信架构讲述该纯电动汽车快充系统无法充电的异常原因分析及排除过程,为电动汽车从业者提供一些整车通信网络架构设计思路和充电异常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47.
详细介绍了汾柳高速公路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的确定,另外还对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高职院校设备管理系统为例,讨论了基于.NET框架的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9.
基于船联网的江苏水运一体化数据中心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江苏水运信息化现状,结合水运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比较分析不同数据中心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现状和满足未来发展的一主两分数据中心架构。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建立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开发从原有业务系统获取信息资源的数据接口,并提供数据分发服务,实现江苏水路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水运智能化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智能化内河水路交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0.
陈德旺  朱磊 《铁道学报》2011,33(7):73-77
车载人机接口DMI(Driver-Machine Interface)介于列车司机和车载安全计算机之间,实时地完成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DMI屏蔽车载系统复杂的内部结构,以便于理解的方式引导司机完成控制操作,才能充分发挥车载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DMI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当列控系统由CTCS-2升级换代至CTCS-3时,在不改变原有软件框架的前提下,实现对CTCS-3车载DMI的仿真。本文基于软件重用理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用框架的解决方案,并采用C++Builder 6.0进行了仿真DMI实现和框架可重用性验证,其结果表明,针对仿真DMI的研究,基于可重用框架的方法是一种能够避免重复劳动,利用已有资源,实现便捷开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