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对受6~9度地震烈度震动的混凝土表观和内部骨料界面进行了体视显微镜观测,得到新浇混凝土在遭受地震后试件的断面结构形貌,确认了混凝土内部缺陷情况;采用超声波同步测试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获得试验力-变形关系曲线,对比了新浇注混凝土震后受压破坏性能与未震动的差异性;从混凝土结构组成及细观结构角度分析了内部缺陷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解释并验证了受6~9度地震烈度震动的混凝土经后期养护至28 d,其界面状况能够得到有效恢复的机理。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不同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条件下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利用透明土材料开展了全可视化突泥室内模拟试验,并利用PFC-CFD方法开展数值模拟试验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论证了透明土材料用于岩土室内试验的可行性,克服了传统突泥试验的"黑箱"问题,分析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提出了刻画灾害破坏形态的抛物线旋转体形态模型;研究了介质内部位移场演化规律;发现了突泥扰动区,探究灾害真实影响区域的变化规律,最终从灾害的破坏形态、演化过程和影响区域等破坏特征角度揭示了隧道突泥灾害的灾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突泥灾害的破坏形态呈明显的抛物线旋转体状,且致灾介质和地下水的体量对灾害破坏形态的形态类型无影响。除因介质涌出形成直接破坏区外,突泥灾害还导致未突出介质中形成扰动区,破坏区和扰动区联合构成了灾害真实影响区;破坏区和扰动区均随致灾介质和地下水体量的增加呈扩展趋势,但破坏区范围受致灾介质体量影响显著,而扰动区范围则受地下水体量影响显著;突泥灾害演化过程分为介质启动运移、临空面形成、介质整体迁移和灾害渐停4个阶段,灾害过程中突泥量依次呈现启动、加速、缓慢和稳定的时变特征,突泥口应力呈现急剧上升、持续波动、缓慢下降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3.
城市轨道交通各条线路和车站相互连接,联系紧密,其中的节点故障会在网络迅速传播,造成较大范围的拥堵,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营.本文首先结合轨道交通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级联失效现象进行分析.采用改进的边权函数来分析节点状态变化,进而产生流量的重分配.接着,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模型,并以网络失效规模和破坏程度两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仿真了级联失效过程并分析了不同失效策略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级联失效抗毁性.最后,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轨道交通网络的合理规划、结构优化及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4.
从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面层厚度和结构类型等方面阐述了沥青路面辙槽破坏的影响因素及减小辙槽破坏的措施,并对我国车辙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5.
在分析水泥砼路面的各种损坏形式及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泥砼路面修补材料的选择原则和修补材料相容性的概念,并对各类修补材料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6.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RFPA,充分考虑材料的非均值性,建立模型对盾构穿越桥基两个不利断面隧道开挖围岩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并对桥基加固前后的围岩破坏过程进行对比,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最先在桩端出现裂纹,最终沿隧道上方呈"槽"型贯通。桥基位置在隧道一侧时比在隧道正上方的安全系数大,同时,桥基加固后,隧道安全储备远高于加固前。  相似文献   
27.
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等也联系紧密。因此,需要有关各方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28.
结合广东省某地方公路沥青砼路面破坏的情况,从交通组成调查、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议。为类似工程避免同类病害的产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李国威 《交通标准化》2014,(7):57-59,62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早期损坏,即一般意义上的早期损坏和更深层次的早期损坏.通过从管理、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的内在原因,提出路面结构、大修、路基、桥面铺装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针对两种损坏类型的对策,可为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0.
范一锴  黄新  骆伟 《路基工程》2011,(4):132-134
从型钢混凝土复合构件中拔除回收型钢的一种技术,是将钢丝紧密缠绕在光面型钢上形成组合型钢,在型钢水泥基复合结构服役期间组合型钢与基质材料共同工作。需要拔除型钢时,先从一端拉拔出钢丝,对小范围的握裹力逐一破坏,即将整个构件长度内的握裹力各个击破,从而完成型钢回收。对该方法进行的试验研究,初步证实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