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6篇
综合运输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介绍了双连拱公路隧道中隔墙施工工艺,加强中隔墙稳定的具体措施及防排水施工方法,并提出中隔墙施工目前还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特别是防排水问题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希望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黄土双连拱隧道中导洞的施工工序,重点论述了中导洞中隔墙基底处理,以及中导洞基底处理前后监控量测的结果分析,说明基底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中导洞中隔墙施工的重要性,为以后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连拱隧道两种工法的施工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连拱隧道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围岩坍塌、已修筑的衬砌产生大面积裂缝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渝怀线金洞隧道出口段连拱隧道两种不同施工方法下的洞周位移、衬期支护的内力、安全系数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作为连拱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4.
在软质岩体环境下,针对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中隔墙及围岩等结构受力状态复杂、变化频繁等特点,以某大跨径双连拱隧道为实例,对隧道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中隔墙随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应力及塑性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得到了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时,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对同类隧道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
于海东 《交通标准化》2011,(17):138-140
结合某连拱隧道工程概况分析施工总体方案,探讨洞口段和中导洞施工技术,对主洞开挖技术方案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26.
对V级浅埋连拱隧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建立了详尽的接近实际的计算模型,按等效原则确定支护结构计算参数,并得出结论:开挖卸载对沉降和围岩应力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对沉降的控制效果明显,而受开挖卸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3倍洞径范围内,连拱隧道的中墙在施工中会有很小角度的整体偏转,产生较大压应力。  相似文献   
27.
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变形及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线弹性平面应变和空间模型,考虑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对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时,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右洞(先开挖洞)开挖对中隔墙的影响约在开挖面前后1.5B(B为右洞开挖宽度)的范围,左右两洞的开挖面间距以2.5B~3.0B为宜;右洞施工时,中隔墙产生整体向左的偏转,墙身中部向左侧鼓出,基部右趾向上抬起;同时在纵断面方向,产生向左的横向弯曲;随着左洞施工推进,中隔墙的偏转得到纠正,基部右趾回落,横向弯曲逐渐恢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隔墙顶部和左侧的密实回填,对抑制中隔墙的变形和降低中隔墙的内力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8.
运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富溪双连拱隧道偏压处的隧道变形和围岩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研究了三导洞法施工的12种不同施工方案,比较了各种不同方案的优劣;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
鉴于传统中墙连拱隧道在结构受力性能、防排水效果等方面的缺陷,认为复合式曲中墙为深埋软弱煤系地层下双连拱隧道理想的中墙结构形式。另外,该结构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台车和模板利用率高,能简化施工工序,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对江西向(塘)至福建莆(田)准高速铁路戴云山隧道连拱段的设计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0.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该大跨径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工程事例分析,总结了施工方面的经验教训。对连拱隧道在软弱围岩大变形的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中隔墙施工的注意事项,旨在对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