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25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mRNA i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 using molecular beacon im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s (HeLa and SiHa) and human fetal lung fibroblast HFL-I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fter adding 100 nmol/L survivin mRNA molecular beacon, the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The expressions of survivin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and HFL-I cell were examin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streptravidin-biothin peroxidase (SP) assay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Two kinds of survivin mRNA molecular beacon, with different color fluorescence, had strong fluorescent signal in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 and the signal in SiHa cell line was stronger, but these signals were not found in HFL-I ;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of positive survivin wa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of 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 HeLa and SiHa, whereas, no expression of survivin was detected in HFL-I cell line. Conclusion The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beacon imaging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mRNA in viable cells successfully, and ma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following-up in the clinic.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ES)与直肠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直肠组织与40例直肠癌组织中ES蛋白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ES在正常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直肠癌组织(P<0.05)。随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组织中ES蛋白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ES表达降低,肿瘤血管生成增加,MVD升高,可促进直肠癌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术中放疗对宫颈癌Ⅱb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放疗前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1 例宫颈癌Ⅱb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的变化。其中28 例行术中放疗(IROT),33 例行单纯放疗(SR),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单纯放疗组和术中放疗组在放疗前CD4,CD4/CD8 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前两组间CD4、CD8、CD4/CD8 无显著性差异;放疗后两组CD4、CD4/CD8 较放疗前均下降,CD8 上升,单纯放疗组CD4、CD4/CD8 明显低于术中放疗组(P<0.05)。结论 与单纯放疗相比,宫颈癌术中大剂量放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较轻,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peptide,ProG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两种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了63例SCLC、41例良性肺疾病及4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的水平。结果单个检测ProGRP、NSE及联合检测ProGRP和NSE(ProGRP+NSE)诊断SCLC的特异性分别为88.89%、80.25%及66.67%,敏感性分别为73.02%、63.49%及84.13%;NSCLC中ProGRP和NSE的敏感性分别为12.5%和22.50%;ProGRP+NSE诊断SCLC的敏感性明显高于NSE(P<0.01),但和ProGRP相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NSE诊断早期SCLC的敏感性仅36.84%,ProGRP及ProGRP+NSE诊断早期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63.16%和73.68%,和晚期SCLC(分别为77.27%及88.64%)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SCLC中,ProGRP和NSE的相关性较强(χ2=5.00,P<0.05)。结论NSE对SCLC早期诊断价值有限;ProGRP及ProGRP+NSE可能是肺癌分型及SCLC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与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SCLC发病机制、筛选其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应用双相电泳(2-DE)分离6例SCLC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ascot软件查询NCBI或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每张图谱约检测到800多个蛋白质点。经匹配分析,肺癌组织之间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凝胶图像的匹配率分别为75.5%和78.2%;选择14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率较好、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的点进行质谱分析,结合表观分子量及等电点(pI),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①与蛋白质降解通路有关的蛋白质: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蛋白酶体β亚单位2型及β亚单位5型;②自由基/抗氧化剂类: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黄素还原酶(FR);③细胞骨架类:原肌球蛋白-3(Tpm-3);④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1);⑤分子伴侣:抑制素(PHB),内质网蛋白ER29(Erp29);⑥其他:可溶性NSF黏附蛋白(alpha SNAP)。结论应用2-DE及MALDI-TOF-MS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可能成为SCLC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6.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顺铂(cisplatin)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周期的变化,及残余细胞中CD133、ABCG2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isplatin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isplatin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cisplatin作用后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分别使用4mg/L和2mg/L的cisplatin作用48h后对HepG2细胞周期G0/G1期及S期有显著影响,cisplatin处理使残留HepG2细胞中CD133、ABCG2及ICAM-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HepG2细胞中存在的小部分肝癌干细胞能够逃脱cisplatin的杀伤作用,此种逃避过程的发生可能是临床上肝癌经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不同部位的表达。方法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组(6只)和溃疡组(42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的表达。结果①溃疡组大鼠脾脏明显肿大、充血;与正常组相比白髓面积明显增大(P<0.05或P<0.01),至6 d组最大,边缘区增厚(P<0.05或P<0.01),至10 d组最厚;红髓面积减少。②TFF3阳性反应物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于胞质中。③TFF3在正常组大鼠脾脏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溃疡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或P<0.01)。溃疡组白髓中阳性细胞TFF3平均吸光度值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以10 d组增高最为明显;边缘区阳性细胞TFF3吸光度值1、2 d和6 d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以6 d组增高最为明显;红髓阳性细胞TFF3吸光度值1、2、6 d和14 d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以6 d组增高最为明显。④溃疡组边缘区TFF3表达与损伤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各部位呈高水平表达,可能通过提高脾脏免疫反应性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术前一周开始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一周开始EN组(研究组)和术后早期EN组(对照组),分别按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9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10天测量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血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体液免疫(IgAI、gG)、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术后第10天研究组前白蛋白和IgG水平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前进行合适的EN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0.
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es抑制胃癌细胞BGC823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的Res分别作用于人胃癌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