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196篇
综合类   109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36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上三高速公路K224+720 ~ K225+020左山体自2008年以来,每逢大雨,该山体第二级坡面的长约20m范围内有局部泥沙从泄水孔带出,在对护面墙及碎落台的跟踪检查中,由于局限于目前管理单位的检测设备,未发现空洞、变形.为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此次采用地质雷达对该山体的护面墙进行检测,可快速了解护面墙的厚度、密实度等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82.
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卓  马超 《隧道建设》2016,36(11):1337-1342
为了准确预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以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涌水事故的风险,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统计研究及综合分析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选取不良地质、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岩层倾角和围岩裂隙6个主要因素作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评价指标。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影响因素的权重有较大差异,为避开影响因素权重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进行评估。在对突涌水风险评估基础上,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优化隧道施工开挖支护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隧道进行突涌水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较一致,并结合超前预报提出合理的支护方案,避免了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以期为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16,36(10):1190-1195
通过总结我国公路水下隧道地质勘察设计经验,结合钻爆隧道、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及堰筑隧道4种水下隧道建设工法的设计与施工特点,提出水下隧道地质勘察成果不仅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工法的需要。强调地质勘察质量取决于勘察方案的合理性、勘察手段的针对性以及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制订切合实际的地质勘察方案,投入与各阶段设计深度相适应的地质勘探工作量,对提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保证工程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水下隧道的合理勘探方法与应达到的勘察深度,对提高水下隧道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隧道穿越富水岩溶地层时,为预报可能遭遇的突水突泥灾害类型、水量以及突出物信息,需提前探明掌子面前方地层含水量、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从而对灾害源进行泥水识别。核磁共振探测(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MRS)是一种能够直接探明地层水文地质特征的物探方法,基于MRS方法的这一优势,提出一种针对充填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源的核磁共振表征与泥水识别的方法,以期对突水突泥灾害进行预报并加以区分。通过引入Log-Gauss分布函数构建MRS弛豫时间的时空分布函数,用以表征不同灾害所对应的充填物特征;并对掌子面前方电阻率、含水量以及MRS弛豫时间分布进行三维离散,实现了对充填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源的核磁共振表征与建模。在此基础上,正演模拟了不同类型突水突泥灾害源的MRS响应信号,并分析了其响应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灾害源的MRS响应信号特征,利用充填物含水量和MRS弛豫时间的时空分布函数建立了以充填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源的泥水识别因子作为对灾害源进行泥水识别的判据。  相似文献   
85.
齐梦学  周雁领 《隧道建设》2018,38(11):1860-1867
TBM法隧道施工技术在我国已经得以大力推广,同时施工的TBM数量已达40余台(套),有TBM施工业绩的企业近20家。TBM法隧道施工规模的扩大,并未能带动整体施工水平的全面提升,TBM掘进施工速度差异巨大且不均衡已经成为较为显著的问题,导致工期延迟、成本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结合近20年的TBM施工实践,探索并实施SPS作业法,即TBM持续、均衡、快速施工技术,提出“3个基础”“10项措施”实现适宜地质条件下TBM持续、均衡、快速施工;而在恶劣地质条件下,通过完善设备功能与性能、改进施工工艺,提升TBM工程适应性; 从而促进TBM工法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公路施工和运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岭地区进行路线设计中,“地质选线”好坏是控制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结合成渝高速公路设计,归纳了目前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存在的典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形地质环境问题以及高速公路本身结构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列举实例讲述了“地质选线”思想如何体现在工程设计中:“地质选线”要在全过程中加强比选工作,而不是一味整治,从而合理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87.
大型桥梁工程在西南山区铁路建设中往往是关键控制性工程,桥梁工程方案中桥址地质的稳定,直接关系线路方案的可行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必须坚持“线路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的选址原则。以林歹至织金(新店)铁路为例,采用地质综合勘探方法,详细查明峡谷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综合比选确定桥址及线路方案,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等方面对桥梁选址及桥型布置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8.
针对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场勘察难度较大的特点,引入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方法的探讨。以北京市在建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为例,进行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城市地铁跨越多个地貌单元条件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复杂的地质规律,进行合理的地层条件统一划分。为地质条件复杂的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施工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一般性的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工作提供了一种弥补性方法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针对厦蓉高速公路沙井街隧道岩溶的发育特点,提出了“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概念,并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根据中导洞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对隧道岩溶病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修正,以指导主洞的超前预报工作,从而提高了预报工作的针对性并突出了重点;同时,基于高密度电法对不同介质电阻率的敏感性,在预报方法上将地表高密度电法与洞内地质雷达法相结合,提高了对重大岩溶病害预报的准确性.实际开挖结果显示: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90.
文章根据广西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介绍了地质雷达数据采集、处理的要点,并结合探测实例分析了项目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体(溶洞、断层带、裂隙密集带)的雷达反射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