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237篇
综合类   191篇
水路运输   152篇
铁路运输   12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isruptions and random supplies have been important sources of uncertainty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and control of supply chains. There have been many real world examples in which a single catastrophic event has simultaneously degraded the capabilities of several suppliers leading to considerable erosion of profits and goodwill for a company. However, the literature on analytical models that account for the dependence nature of disruptions and its impact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s sparse.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n m-manufacturer, 1-retailer, newsvendor inventory system with stochastically dependent manufacturing capacities, caused by random disruptions that may simultaneously inflict damages to the capacities of the manufacturers. We develop the structural/analytical properties of key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optimal inventory policies for the multi-source and assembly inventory systems. We show that stochastic dependence in disruptions can have opposite effects on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multi-source and assembly systems. While risk diversification is preferred in the multi-source system, risk concentration is preferred in the assembly system.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if the retailer ignores the effect of dependent disruptions, then in the multi-source structure, it would underestimate the cost, overestimate the fill rate, and order more units than the optimum; however, in the assembly structure, the opposite would happen. We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tudy to validate our analytical results and generate useful managerial and operational insights for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in the presence of dependent supply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42.
赵志江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3):136-139,143
文章介绍了在确保上方高速公路地面交通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超宽断面、埋深仅为0.5~2.5m的超浅埋平顶直墙下穿隧道工程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多导洞施工方案和微台阶开挖法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降和保证施工安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3.
根据风振响应中平均响应、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划分结构抗风类型的思想,将大跨屋盖结构分为4类抗风类型,并给出具体的划分方案,以简化风振响应和等效静风荷载的分析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拱作为研究对象,在工程常用的参数范围内,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屋面风荷栽,对矢跨比分别为1/8和1/4的大跨拱结构的抗风类型进行系统的参数分析,研究风荷载基本参数和结构参数(矢跨比、跨度、结构截面刚度和屋面质量)对拱结构抗风类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频小于4Hz的绝大多数拱结构,脉动风响应明显大于平均风响应,脉动风响应不可忽略,属于背景响应可以忽略、共振响应占主导地位的结构抗风类型.  相似文献   
44.
常伟 《交通标准化》2011,(20):113-115
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IV级泥砂岩为主的地质情况下的洞口安全施工方案,介绍大管棚设计参数,论述明暗交接处的大管棚支护技术,最后就施工控制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平阳高速阳曲1号隧道进口左线在左导坑掌子面掘进出渣完毕后,进洞立架支护过程中发现仰拱端头至掌子面初支拱脚处出现明显的塌陷现象,未浇筑仰拱的里程段初支表面出现明显的开裂及喷射混凝土脱落掉块现象,掌子面未支护部分掉块加剧。处理的基本思路为,导管注浆预加固的方法,待塌方体强度增长后进行开挖、支护,待二衬施工后进行洞顶回填处理。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粘滞阻尼器在大跨连续梁桥中的抗震性能,结合工程实例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比较多种粘滞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并对粘滞阻尼器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增设粘滞阻尼器能显著改善固定墩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使各墩间的受力更趋均衡,粘滞阻尼器参数C,ξ的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7.
吴穷 《交通标准化》2011,(13):124-126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具有抗震能力强、伸缩缝小、结构刚度大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不同性质的裂缝,对大跨度连续梁桥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测量方式进行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软土地层的管棚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单、双层管棚施工导致的地表沉降值,分析单、双层管棚施工导致地表变形值的比值关系,并与实际工程监测值进行比较,得出一些有用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
通过性是指车辆通过各种路况的能力。商用车的工作条件各不相同,对通过性的要求也不相同。要正确地认识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某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比另一车大,不一定它的通过性就比另一车好。对商用车底盘结构、防护装置、底盘零部件、拖带挂车做了通过性分析。  相似文献   
50.
介绍地铁明挖区间大跨度密排预应力框架箱型隧道技术,该技术涉及土建和预应力专业,施工协调和工序转换相对一般地铁土建施工更为复杂。该施工技术通过在箱型结构内增加环向后张拉预应力密排框架梁,改善箱型隧道结构受力体系,提高箱型隧道结构承载能力,突破现有地铁结构空间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