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393篇
公路运输   216篇
综合类   120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2344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铁降压变电系统构成和施工调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地铁降压变电系统的构成、各电压等级供电系统的特点和施工调试等进行了阐述,使大家对该系统的设计和现场调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工程施工、调试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对无线通信的需求;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TD-LTE(分时长期演进)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和实际测试数据,证明TD-LTE技术在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大带宽传输能够实现多业务承载,具备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业务整合的条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的安装要求,说明T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专网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必要性、方案可行性的分析,提出车辆段物业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屋顶绿化、库上物业开发、落地物业开发、库上库下同时开发以及地下车辆段开发等,并相应列举了有代表性的车辆段开发案例 从确保轨道交通车辆段使用功能和运营安全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上盖物业开发对车辆段的影响,从专业设计角度提出各方面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应尽量消除车辆段运营期间的振动、噪声,避免对车辆段上盖及周边开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地解决好车辆段的通风、采光问题,保证车辆段的使用功能和工作环境,尽可能降低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运营的不利影响 随着车辆段物业开发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早期开发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设计之初就协调解决好,使车辆段运营与物业开发良性共融,以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物业开发建设日趋向土地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中检测的车辆质量与实际载质量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通过对地铁车辆称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推导了空气弹簧的静态、动态气压-负载关系式,其中动态气压-负载曲线考虑了空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充、排气过程。以北京地铁大兴线4号线065车体为例,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气压-负载特性曲线对车体质量进行计算,通过与真实车体质量对比,表明本文推导的动态气压-负载特性曲线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可以大幅减小地铁车辆称质量误差。  相似文献   
15.
以架修6辆编组B型车为例介绍城轨车辆地下固定式架车机的功能、结构组成、技术参数和创新技术。试验表明,该架车机满足现代城轨车辆整列同步架车的检修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的重要性与传统的视频监控的局限性,提出利用前端图像处理模块实现动态背景建模、目标检测和跟踪,对正常的群体行为进行建模、识别乘客异动。设计采用贝叶斯分类器将目标和背景进行分类,实现目标检测,并利用乘客特征的先验知识制成模板,将运动区域与目标模型匹配实现跟踪的过程,并将乘客行为抽象成为时空变化的数据分类问题。本系统的设计旨在保证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建设与轨道交通相适应的车载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深圳地铁龙岗线的客流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客流规律,提出符合朝夕客流特征的长短交路运营组织新模式,以提升运能,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成功解决受供给运用车限制下的运能不足问题.结合成本控制,通过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深挖内部潜能,在满足生产组织运作需要的基础上,确保运营生产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车辆段的发展状 况,对已实施完成的北京地铁 10 号线二期五路停车场 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模式加以开发利 用。结合项目具体操作实践,归纳总结出车辆段综合 利用操作模式的创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车 辆段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出深埋地铁的新站型,进行紧急疏散演算, 探讨针对深埋地铁新站型的人员消防疏散的计算问 题,通过计算来验证和归纳深埋地铁站在建筑设计时 应重视的设计要点,为未来深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 参考。将两座车站的客流代入两个深埋车站的新站型 中,根据国家标准和新地标的疏散公式进行计算。结 果表明: 首先,新站型的建筑形式是成立的,可以满足 国家标准疏散的要求; 其次,两个计算公式均反映了客 流与疏散设施的匹配度问题,当客流较大时,需增加通 行设施的数量以及缩短站厅层至站台层的距离来满足 疏散要求; 再次,通过北京新地标的公式计算发现,在两 种站型通行设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深埋车站人员 疏散时间的两大因素是站厅至站台的距离和客流。  相似文献   
20.
总结西安地铁2号线特殊减振地段钢弹簧浮置板在2年多的运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问题,如钢轨与道心凸台之间距离太小、轨下净空不足、扣件套管偏斜、隔振器盖板脱落触轨、道床排水不畅以及由于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和安装误差造成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取消凸台、增加薄型短轨枕、优化排水设计及隔振器结构设计等建议,并提出铜弹簧浮置板隔振套筒、阻尼材料等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