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893篇
综合类   838篇
水路运输   103篇
铁路运输   68篇
综合运输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揭示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黏弹塑性变形特性及其变形机理,结合现场路面压路机的施工工艺参数,采用万能试验机压缩试验模拟该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试验循环荷载力学响应曲线变形特征,引入有效平均应力构建混合料压实变形的Bodner-Partom本构模型。通过对应变-时间的非线性拟合识别出该混合料的B-P模型参数值,进而揭示压实过程中混合料的黏弹塑性动态流变特性及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缩试验可充分反映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变形特性;随着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混合料塑性和黏塑性变形减小而弹性和黏弹性变形增大。据混合料复压阶段的黏塑性变形规律导出试样空隙率的计算式,进而获得有效平均应力随试样空隙率的变化规律。B-P本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参数η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说明混合料在压实过程中黏性增强;应变率敏感系数n1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压实过程中混合料温度相对稳定;参数值Z,D0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分别呈递增、递减的规律,前者显示随着混合料被进一步压实其非弹性变形抵抗力增大,进而导致塑性和黏塑性应变逐渐减小,后者显示塑性应变率减小,表明单次循环荷载下塑性变形占总变形量的比例逐渐减小。B-P模型参数值可准确表征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与时间和荷载相关的黏弹塑性流变特性,重构后的B-P本构模型可有效揭示混合料压实过程中的黏弹塑性变形机理,可为深入研究其压实流变性能和路面压实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驾驶人的跟车特性及探究可适用于不同风格驾驶人的跟车预警规则,为自动驾驶车辆开发可满足不同用户驾驶需求和驾乘体验的主动安全预警系统,选取50名被试驾驶人开展实车试验,采集驾驶人跟车行为表征参数并基于雷达数据确定跟车事件提取规则。选取平均跟车时距和平均制动时距为二维向量,使用基于K-means聚类结果的高斯混合模型将驾驶人聚类为3种风格类型(冒进型、平稳型、保守型)。通过分析3组驾驶人的跟车及制动数据,将不同类型驾驶人的制动时距分位数作为跟车预警阈值,结合实际预警数据及不同制动时距分位数对应的预警正确率,对现有跟车预警规则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驾驶人的驾驶需求。研究结果表明:3组驾驶人的平均跟车时距和平均制动时距差异显著,冒进型驾驶人倾向于选择较小的跟车时距和制动时距,保守型驾驶人的跟车时距和制动时距则普遍较大;3组驾驶人的实际跟车预警次数为215次,驾驶人采取制动操作而系统未予以预警的次数为329次,系统整体预警正确率为21.9%,漏警率为87.5%,通过分析信息熵等判定当前预警规则并不合理;将每类驾驶人制动时距的10%分位数作为阈值时的预警效果较好,调整后的跟车预警规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驾驶人类型。  相似文献   
93.
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介绍了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在材料、配合比、生产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几方面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4.
沥青混合料CT扫描切片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地利用工业CT扫描的沥青混合料断面图像,通过比较图像分割学科的阈值法及模式识别领域的混合高斯模型及模糊C均值聚类三种方法,采取一系列二分类的策略较好地将二维切片图像区分为几类物质,并实现了自动批处理大量图片的过程,最后采用马歇尔试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5.
采用废旧塑料和增粘剂合成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MPE,改性剂采用后添加工艺,即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时直接投入,不需要经过加工厂对沥青的改性。在不同MPE改性添加剂掺量下,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及劈裂强度试验,得出残留稳定度及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随MPE掺量变化的曲线图;进行车辙试验,得出不同MPE掺量下的动稳定度曲线,改变拌和工艺,并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和现场取样MPE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对比,最终得出适宜的MPE掺量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并运用高倍显微镜从微观结构上对其改性原理进行了解释。该工艺既简单易行,又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96.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通过直剪和劈裂试验,研究了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老化机理的因素。结果表明纤维能延缓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寿命,沥青混合料的老化不但受温度、氧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且与集料、沥青、纤维等内部组分的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谢丽 《上海公路》2011,(2):18-21
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和环保特性,尤其适用于旧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就此以实体工程为依托,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评估方法,针对路面状况提出了基于橡胶沥青材料的路面改造方案,并分别针对橡胶沥青混合料和应力吸收层进行了材料设计研究。最后详细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施工工艺及流程。通过应用探讨,总结了旧混凝...  相似文献   
98.
废旧橡胶粉微表处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旧胶粉干法微表处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其性能指标(粘聚力、变形率及粘砂量)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对比研究和通过试验得到的胶粉干法微表处的最佳设计方案.将胶粉干法微表处与普通微表处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胶粉干法微表处技术具有明显的路用优势.  相似文献   
99.
针对深汕西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改善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超薄沥青混凝土(UTAC)罩面技术,分析了超薄沥青磨耗层加铺方案的适用性,明确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及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关键技术指标。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了UTAC-10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质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0.
Level set方法在空化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Level set方法应用于自然空化与通气空化流动计算中,通过耦合入相间的质量传输方程,建立了一个用于描述气、汽、液多相空化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绕圆头回转体和Clark-Y型水翼的自然空化流动和绕圆盘的通气空化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常用的多相流模型(mixture model),Lev-el set方法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压缩离散方案,减小了相间界面的扩散,准确地捕捉到了相间的界面,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空化多相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