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360篇
综合类   271篇
水路运输   239篇
铁路运输   258篇
综合运输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无核密度仪的测试原理,针对Superpave-25型沥青混合料,对无核密度仪基于不同测定样本容量的标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提高测定样本容量标定的无核密度仪用于Superpave-25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度测定是可行和可靠的。同时,基于密度差的离析判别标准,采用无核密度仪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施工离析,并提出了控制施工离析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2.
为实现土石混填路基压实质量准确、快速检测,基于土石复合介质波动传播特性,导出了通过纵横波速综合反演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的波动计算模型.并以瞬态瑞雷波测试为手段对模型路基进行现场波动测试,采集波动数据,计算路基压实度.最后将压实度理论计算值与灌砂法测试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3.
一般情况下梁板式高桩码头的基桩顶部需要与上部结构嵌固,传统的单桩完整性检测方法已不能适用于此类基桩完整性的无损检测,在总结国内、外桩基检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对动测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改进,主要包括双速度法、横波法、超震波法、纵阻抗剖面分析法等,分析论证在梁板式高桩码头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应用高应变法的可行性,以及综...  相似文献   
84.
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船闸水工建筑物进行定期的检测评估可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出了船闸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工作的一般流程,包括船闸现状的调查、检测方案的制定、现场检测的实施、检测报告的形成、评估单位的划分、复核验算的考虑因素、评估内容及方法及评估报告的形成,并就相关的检测与评估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5.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基路径测试是结构测试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分析生成线性独立路径集合时,前后判定节点使用变量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情况.借鉴程序切片技术中的转化理论,对数据控制依赖的判定节点在控制流图中进行修改;对一般的基路径获取步骤进行改进,可避免选择的路径不可达,提高基路径获取速率.实例表明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为改善聚氨酯(PU)改性沥青的性能,实现其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将PU、岩沥青(RA)和基质沥青(BA)按照自定的室内工艺流程制备得到PU复合改性沥青,并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的适宜性。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旋转黏度试验优化了PU和RA的掺配方案,基于胶体理论分析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DSR)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研究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应用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试验评价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抗永久变形能力,确定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PG分级温度;借助扫描电镜(SEM)试验观测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通过红外光谱(FTIR)试验推断出PU与沥青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当RA添加量为5%时,随着PU添加量从1%增加到5%,PU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分别提高了42%、4%和19%;当PU添加量为5%时,随着RA添加量从5%增加到15%,PU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增大了17%,但针入度和延度分别下降了64%和138%;添加3% PU、15% RA和5% PU、15% RA的复合改性沥青的PG高温等级均能达到82℃,添加5% PU、5% RA的复合改性沥青的PG低温等级为-22℃,说明添加PU改善了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而添加RA提升了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BA,PU和RA界面之间相容性良好,证明了所研究的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在PU复合改性沥青内部存在异氰酸根和BA中芳香族化合物发生的加成反应,PU中的不饱和键与沥青中S—S键发生的交联反应,以及所形成的交联网状结构提高了PU复合改性沥青的抗低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7.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工程试验检测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步骤。针对这样一个关键环节,从数据表达和误差表示两个方面分析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数据处理问题,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8.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sport utility/light-duty vehicles has prompted the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roll management systems to reduce vehicle body roll. To minimize vehicle body roll and improve passenger comfort, one emerging solution is an active torsion bar control system. The validation of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requires analytical evalu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ing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on an actual vehicle. In this article, a computer simulation tool and accompanying hardware-in-the-loop test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for active torsion bar systems to study component configurations and performance limi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hydraulic cylinder extension limits the active torsion system’s ability to provide body roll angle reduction under various driving conditions. To compare the control system’s time constant and body roll minimization capabilities for different hydraulic valve assemblies and equivalent hose lengths, an experimental test stand was created. For a typical hydraulic pressure and hose diameter, the equivalent hose length was not a key design variable that impacted the system response time. However, the servo-valve offered a quicker transient response and smoother steady-state behavior than the solenoid poppet actuators that may increase occupant safety and comfort.  相似文献   
89.
以某连续箱梁桥加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加固前、后两次荷载试验获得的现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引入"应力储备系数"概念,为以后的预应力连续箱梁桥的加固荷载试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深入开展沥青材料环境影响规律研究,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污染防治和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热拌沥青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释放量小、组分复杂且材料来源和环境因素依赖性强等难以定量表征的科学问题,开展包括不同沥青材料间VOCs公共组分、特有组分和超微量组分的VOCs全组分的特征研究。综合共计80种沥青材料的VOCs组分特征,提出并定义沥青材料VOCs的指纹组分。基于指纹组分的释放量-色谱峰面积的绘制,分别构建沥青材料VOCs中单一组分释放量和VOCs释放总量的计算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沥青材料的VOCs释放差异显著,其组分信息和对应释放量均存在很强的原材料来源依赖性;沥青VOCs的指纹组分具有色谱峰面积大、组分纯、毒性强等特点,包括2-甲基戊烷、正己烷、3-甲基己烷、庚烷、2-甲基庚烷、丙酮、甲基丙烯醛、正丁醛、异戊醛、苯、甲苯和二硫化碳这12种物质;该系列指纹组分能够用于沥青材料VOCs的单一组分释放量和总释放量的快速准确分析;70A沥青、70B沥青、90A沥青、90B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在160℃加热条件下的VOCs释放总量分别为4.42,3.32,2.52,2.29,1.88 μg·g-1,其中指纹组分的总释放量分别为3.00,2.33,2.01,1.75,1.44 μg·g-1;70号沥青中释放量最多的物质包括正己烷、2-甲基戊烷和庚烷,其释放量均大于0.40 μg·g-1;90号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释放最多的物质为正丁醛,其中90A沥青中正丁醛的释放量高达0.76 μ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