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118篇
综合类   138篇
水路运输   74篇
铁路运输   77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提出了一种基于H-struct结构的频繁闭合项集挖掘算法H-C。该算法利用了H-struct动态链接结构的特点,快速且高效地挖掘闭合的频繁项集,大大减少了冗余关联规则的产生。试验表明该算法对大型数据库的处理效率和扩展性优于传统的频繁项集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The inspection of foreign ships in national ports is a critical measure in port state control (PSC), preventing substandard ships from entering national ports. Multifarious inspection items, limited inspection time and inspector manpower are challenging PSC inspection. This research applies data mining to analyze historical PSC inspection records in Taiwan’s major ports to extract potential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SC onboard inspections. Using the Apriori Algorithm, the analysis identifies many useful association rules among PSC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specific ship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hip types, societies, and flags. The general rules identified show that the items ‘Water/Weathertight conditions’ and ‘Fire safety’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Beside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ship types, several different rules are found. After comparing the analysis of ship types and ship societies,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association rules for specific ship types, such as oil tankers, have a better effect than those for individual ship societies do. These identified rules can not only help inspectors effectively spot the associated deficiencies, but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SC inspection. The ports other than Taiwan’s ports can apply a similar analysis method to identify corresponding association rul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inspections.  相似文献   
103.
基于船舶碰撞事故调查报告的人的因素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船舶碰撞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与人为失误有关,而人为失误的发生又受到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船舶因素以及组织因素的影响。根据一般的事故统计数据能够初步识别出引发碰撞的人为失误行为,但要进一步建立影响因素与人为失误之间的对应关系却一直是令研究人员困惑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数据,另一方面是缺少方法。我们在收集100个碰撞事故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对人为失误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挖掘,初步确定了船舶避碰过程中人为失误与引发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决策属性的关联规则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决策属性的数据库模型,提出了高效挖掘关联规则算法,即矩阵划分算法:根据决策属性将扫描后的数据库划分成两个包含不同决策属性的矩阵,分别采用向量法挖掘频繁项目集.关联规则的生成可充分利用"与"运算的优点,查找规则前件或后件的支持度.所提出的算法减少了候选二项频集的生成,以及"与"运算的大小,与apriori算法及传统的向量法挖掘关联规则相比,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十五讲——隧道涌水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7,37(2):115-122
涌水控制对策大体上分为"排水"对策和"堵水"对策2大类,经验表明"排"与"堵"相结合的方法是控制地下水最有效的方法。在处理"排"与"堵"的关系上,关键是弄清何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堵"的方法。适用堵水方法的条件:1)在地下水量大、围岩渗透系数大于10~(-6)~10~(-5)cm/s时,为了确保施工可接受的渗漏水条件;2)在地下水位降低对周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为了确保周边环境"可接受干扰"的条件;3)为了避免二次衬砌直接承受水压,或减小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水荷载,不仅需要注浆,而且注浆必须形成防渗体来承受水压的场合。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注浆的方法堵水,挪威通过预注浆来控制海底隧道和城市隧道涌水,注浆围岩的平均渗透系数大致是非注浆围岩的1/100~1/25,采用高注浆压力(3~4 MPa)可以减少注浆孔、提高围岩注浆的"预应力"效应;日本青函隧道注浆实践表明,隧道围岩的综合渗透系数大于10~(-6)~10~(-5)cm/s时需采取注浆堵水对策,改善围岩渗透系数小于10~(-6)cm/s时能够正常安全开挖。通过一定范围的注浆,把围岩的渗透系数降低2个数量级,达到10~(-6)cm/s,就完全可以不考虑水压的作用。最后,用5个事例说明解决大量、集中、异常涌水的方法,多是放在形成有效的注浆域(防渗层)上。实际上,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在明确的目标准则和注浆工艺上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矿山法进行地下工程的开挖被广泛应用,然而矿山法施工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较多。因此,对矿山法施工采用科学、系统、动态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对降低矿山法施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长春地铁某工程为实例,对矿山法隧道施工准备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估及施工期间的动态安全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和常用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矿山法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首期工程的复杂地段,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地进行明暗挖结合车站的设计实践,全线10座明暗挖车站中,有9种不同形式的明暗结合方式。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各站明暗结合特点进行分析:文化公园左线采用暗挖以免影响地面古树;海珠广场站是国内首次采用上明下暗结合的车站,丰富了明暗结合的形式;一德路站、沙河站车站暗挖区间的施工确保全线的运营开通,突出了明暗挖车站的优点;团一大广场站,地面附属与广场景观融为一体;东山口站先隧后站,确保工期;区庄站超浅埋大断面暗挖,其难度为国内之最;黄花岗站地下站厅与周边环境的充分结合,做到地铁参与各方多赢的格局;燕塘站基底处理成为范例。  相似文献   
108.
查阅近接隧道施工影响区及相应工程对策的研究成果,调研国内部分叠落矿山法隧道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经验。针对用矿山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平安里站区间与3号线阜成门站—平安里站区间上下叠落4孔隧道工程,分析后行下洞隧道开挖对既有上洞隧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利用MIDAS-GTS进行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得到各施工阶段对既有区间结构、地表沉降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采用上下叠落4孔隧道进行设计施工是可行的,通过采取先行隧道超前注浆、加强隧道初期支护及二衬刚度、加固夹层岩体等措施,能满足隧道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09.
地铁区间下穿成绵乐高铁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铁区间下穿高铁无砟轨道方案的研究,分析了地铁区间下穿未运营的高铁无砟轨道线路的可行性。以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东延线万年场站—东三环站矿山法施工区间下穿即将运营的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为例,通过与同类工程进行类比,并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综合评估了地铁下穿施工对高铁的影响。经与实际监测结果比较,证明设计方案是合理的,计算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提出了对高铁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沉降控制标准,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以北京地铁通用乙级车站为例,为了对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塔柱式地铁车站施工过程进行模型试验,设计模型试验方案。方案为:采用的几何比为1∶10,材料容重比为1∶1;模拟对象为由每侧3个塔柱和2个横通道组成的隧道,模型尺寸为6.5 m×1.8 m×2.88 m,采用清华大学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台架;模型介质材料分别模拟地表杂填土层,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互层和车站隧道底部的卵石圆砾层;在模型内部适当位置布设量测仪器,进行车站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盾构管片收敛变形和切向应变、立柱支撑和预应力钢筋上的应变等的量测;模型采用容重控制法制作,总重约60 t;开挖过程和支护系统按照实际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模拟。采用设计的模型试验方案进行施工,能够保证车站洞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