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7篇
  免费   220篇
公路运输   731篇
综合类   1149篇
水路运输   136篇
铁路运输   1982篇
综合运输   1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91.
刘振明 《铁道车辆》2012,50(1):22-25,48
介绍了出口澳大利亚30t轴重ZK1—K型转向架的主要技术特征、技术参数和结构,并对其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的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2.
陈亮  康洪军  张立民 《铁道车辆》2012,50(8):4-6,29,47
建立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牵引变压器及其冷却单元与车体间的刚柔耦合力学模型,研究了利用模态叠加原理计算车体和附属设备耦合系统振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牵引变压器和冷却单元与车体间的连接刚度对车体和设备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秦孝峰  李涛 《铁道车辆》2012,50(3):32-33,6
从车钩高度不同对车辆牵引及制动时的轴重转移、贯通道组装、车体强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最终选择660mm车钩高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外有关轨道车辆耐撞性评估的准则、标准,提出评估地铁头车车体耐撞性的碰撞场景设计与条件,即:满载车辆以25km/h的初速度对撞同类型保持静止状态的头车时,车体及吸能结构所吸收的碰撞能量不小于1MJ,头车车体变形不大于100mm。同时,建立某型地铁头车车体对撞有限元模型,处理接触问题及边界条件,实现240ms碰撞过程的数值仿真,并分析车体的速度、加速度、变形、能量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关键参数的仿真分析,评估地铁头车车体的耐撞性。  相似文献   
95.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验算中混凝土相关疲劳可靠性设计参数取值。编制程序计算多种跨度简支梁在客运专线疲劳列车作用下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给出不同跨度简支梁中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效重复应力换算系数。对32m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建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设计目标可靠指标和设计验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200 km/h六轴大功率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特点、性能参数、总体结构,以及通风系统、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制动系统等子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7.
城市轨道车辆交通限界计算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轨道交通建设费用,本文以大连市金州线B2型车为例,介绍了城轨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的计算方法,以期确定更为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车辆轮廓线和车辆限界。  相似文献   
98.
为全面提升铁路货车制造工艺技术水平,以铁路货车设计、制造工艺现有的不足为切入点,提出设计、工艺并行理念,深化基础工艺和工艺可靠性研究,推行货车工艺的工程化,采用精益制造模式,以提升工艺研发手段来实现货车的高质量制造。  相似文献   
99.
为有效应对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初期可能出现的客流拥挤等问题,运用行人仿真方法进行客流组织方案的动态检验和调整。以深圳会展中心站为例,选取适当的仿真参数和评价指标,对车站客流组织进行防真,分析客流拥堵原因,提出客流组织调整方案,并对调整方案进行仿真及评阶。总结了车站行人仿真在指导车站客流组织方面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0.
深圳地铁二期工程于2011年6月28日投入试运营,形成178 km线网,客运量激增,并具明显特点。通过分析线网客流,尤其是3号线客流特点,制定了工作日早晚高峰及休息日全天的调图措施,以满足服务并买现运能匹配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