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111篇
公路运输   310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62篇
铁路运输   229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准二维平面应变条件下,运用所研制的深基坑开挖室内试验模型,通过模拟板桩墙支护深基坑在无支撑悬臂式支护、单支撑和双支撑支护等3种支护形式下的开挖,测量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土体表面的沉降及土体位移场的变化,探讨了板桩墙的插入比λ、有无横向支撑及支撑的位置对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为基坑变形机理的研究及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隧道的进口段和出口段一般处于围岩较弱和容易出现病害的地方,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处治是隧道施工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03.
土钉结构是用以加固公路路堑边坡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国外的公路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传统土钉支护设计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土钉加固路堑边坡设计新方法的思路 ,其目的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主要介绍了深圳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开挖所采用的管井井点降水方案的设计情况。由于深圳地区浅部土层分布较为均匀,导位稳定,故文中介绍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5.
黄新社  曹正喜 《隧道建设》2006,26(4):40-42,60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粘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主要通过理论计算、进度要求及方便施工等方面的比选,确定了适用于该工程洞口段的开挖技术方法。同时,介绍了洞口浅埋段的实际施工方案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针对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结构受力转换的问题,结合某地铁工程实例,介绍了几种对控制沉降比较有效的施工方法。在竖井开挖到通道顶标高后提前对通道顶部土体进行加固,并施作短柱暗梁,有效地保证了结构安全和土体稳定;在通道转入双联拱正洞的施工中采用增设洞门加固环和通道顶部加强拱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通道格栅破除后通道的稳定问题,并有效地控制了地层下沉;通过对现场一手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结合自己的施工体会,总结出了一些较为珍贵的施工经验,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木槽岩隧道穿越区地质条件和实际施工情况,施工中采取了超前支护、分步开挖、稳步推进的方法,并增加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小导管、锁脚锚杆等支护方式,加强测量观测工作,避免不良地质给施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冉家坝隧道左线出口加强段台阶分部法开挖施工的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动态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以配合和指导该隧道新奥法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109.
王癑  史继尧 《隧道建设》2015,35(1):83-88
为提高大断面黄土隧道关键部位的施工安全,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总结宝兰客专14标多个三岔口的变形规律,指出主隧道中台阶开挖和仰拱浇筑分别是变形发展和变形控制的关键时期,由此预测了古城岭隧道3#斜井三岔口的最大变形,并优化了开挖方法,最终较好地控制了变形。  相似文献   
110.
李书兵 《隧道建设》2018,38(8):1293-1302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后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大的变形、钢架扭曲等现象。为降低安全风险,依托郑万高铁高家坪隧道进口机械化全断面爆破施工,对支护体系下的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初喷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围岩内部位移、掌子面挤出变形等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初喷混凝土应力受岩性条件、施工扰动等因素影响显著,随时间推移均呈现“急剧增大、缓慢增大、波动变化、稳定收敛”的变化规律; 通过锚杆轴力峰值位置可以初步判定围岩塑性区范围约为距洞壁3.0 m。基于现场试验监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初期支护结构压应力、轴力和弯矩的分布情况,与现场量测数据相符,较好地反映了初期支护受力特征。本次试验的相关方法、手段和结论对隧道机械化大断面施工软弱围岩变形与支护体系受力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