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novative train detection algorithm, able to perform the train localis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estimate its speed, the crossing times on a fixed point of the track and the axle number. The proposed solution uses the same approach to evaluate all these quantities, starting from the knowledge of generic track inputs directly measured on the track (for example, the vertical forces on the sleepers, the rail deformation and the rail stress). More particularly, all the inputs are processed through cross-correlation operations to extract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in terms of speed, crossing time instants and axle counter. This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 to be simple and less invasive than the standard ones (it requires less equipment) and represents a more reliable and robust solution against numerical noise because it exploits the whole shape of the input signal and not only the peak values. A suitable and accurate multibody model of railway vehicle and flexible track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o test the algorithm when experimental data are not available and in general, under any operating conditions (fundamental to verify the algorithm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The railway vehicle chosen as benchmark is the Manchester Wagon, modelled in the Adams VI-Rail environment.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flexible track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Matlab and Comsol Multiphysics environments. A simulation campaign has been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the results are quite promising. Th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ooperation with Ansaldo STS and ECM Spa.  相似文献   
32.
结合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在纵向设置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析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纵筋内部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加载试验,了解玄武岩纤维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修正理论分析模型,使得理论分析与实际受力相吻合。  相似文献   
33.
万军  杨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23-25,42
选用进口和国产两种聚酯纤维,通过对掺与不掺聚酯纤维的相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较全面认识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表明,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多种性能均有所改善,可在工程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4.
火灾受损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处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介绍回弹 超声综合法在检测评定桥梁结构遭受火灾损伤中的应用。结合实例,给出应用碳纤维布补强技术对其加固处理的方法,并通过桥梁静载试验证实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思路可为处理同类病害的桥梁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5.
高速公路钢纤维混凝土试验路面中钢纤维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曲靖~陆良高速公路微扭剪切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试验路面中纤维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编制钢纤维分布细观几何参数的计算机测试系统,研究了钢纤维分布的细观几何参数,分析了钢纤维混凝土路面中钢纤维的分布规律。依据随机数学和体视学原理,建立了钢纤维分布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钢纤维的动态转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型钢纤维混凝土试验路面中钢纤维细观几何参数具有负偏斜的正态分布规律,文中所建立的钢纤维分布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6.
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添加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拉性能、抗冲击性能、抗疲劳强度,而且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聚丙烯腈纤维是混凝土理想的阻裂、增强与增韧材料。该文通过汕头市华山路、杏花路旧路加铺混凝土面层工程实践的情况,介绍了聚丙烯腈纤维在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混凝土面层工程的应用及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路面的优异性能,提出了在旧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能有效地改善路面性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首先介绍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系泊系统及其所用绳缆的发展过程,然后归纳总结绳缆的材料、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和选用的基本原则,对钢丝绳缆和化纤绳缆这两大类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显示了化纤绳缆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系泊应用中的总体优势。  相似文献   
38.
REC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OFPOLYMEROPTICALFIBRES*GDPeng(彭刚定)PLChu(朱柏濂)(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Univ.ofNewSouthWales,K...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就光纤数字传输在舰船机舱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敢探讨,并分析论证了光纤数字传输的多路复用方式。文中阐述了光路系统配置,技术指标确定,光纤传输试验,微机网络匹配以及装置的舰用环境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0.
舰艇用PAN-PEI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甲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基体,以聚乙烯亚胺(PEI)上的胺基为功能基团,制备了PAN-PEI纤维.用酸碱滴定法、红外吸收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进行表征,模拟舰艇实际工况条件测试了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环境温度25℃、相对湿度50%、甲醛初始浓度为0.96 ppm:将1g纤维放入容积为80 L的环境试验舱中,45 min后甲醛浓度下降到0.08 ppm;将100 g纤维制成滤器安装于空气净化器中,在体积为30 m3的环境实验舱内运行空气净化器50 min后甲醛浓度下降到0.08 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