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45篇
公路运输   216篇
综合类   337篇
水路运输   281篇
铁路运输   162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速公路收费经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基于高速公路的基本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制定的,因此,理解高速公路的产业特征是制定高速经营发展战略的前提,同时企业战略思想的把握决定着高速公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方向。  相似文献   
62.
对舰载信息系统数据融合攻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对舰载信息系统的攻击,分析了系统的易损性,提出对数据融合系统的攻击类型,给出了攻击矩阵,并对攻击效果作了简单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3.
从知识融合的物理层次角度,对发动机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融合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知识融合内容各节点以及接口的研究,证明了知识融合具有互补性、实时性、低成本性和再学习等优点。该项研究成果为实现发动机智能化故障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傅华  李万松  黄强 《水运工程》2006,(12):73-76
分析红水河坝淘滩滩险特性、碍航原因,并根据实测资料分析整治工程方案及整治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65.
周申培  严新平 《ITS通讯》2005,7(3):43-45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但传统的数学方法一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信息融合技术是最近十多年来新兴的技术。它通过合理协调多源数据,充分综合有用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代价获得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实验证明,借助信息融合理论建立的聚类分析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交通流量的预测比较准确,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6.
讨论了视觉传感器和2维、3维成像声纳的数据融合方法,利用传感器间的外标定方法,把成像声纳的特征元素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中,再利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structure from motion 方法进行求解.仿真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变得越来越小;经多传感器融合后,实验误差比融合前要小,结果精度比单个传感器高.  相似文献   
67.
16000总吨客滚船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建造的航行于渤海湾大连与烟台间运输货车、大小客车和旅客的船舶,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建造和检验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滚船,也适合于近海国际航行。本文简要介绍了这艘客滚船的设计与建造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这组系列文章将介绍作者研究提出的分析预测理论,以及该理论在目标空间位置探测数据处理问题中的应用.从宏观上讲这种应用几乎平行于传统方法地给出了一整套全新的空间位置探测数据理论和算法.从微观上看,这种应用还具有一些传统方法没有的特点,例如可以对目标运动的模式进行识别(因此确保我们以与目标运动模式相同的或类似的模拟方程对目标进行滤波,从而获得精度更高的预测值),可以给出目标在未来时刻的真实值的范围为我们进行数据关联提供更好的判据,可以解决一维和两维探测数据的融合问题,可以对不同探测精度的数据进行点迹融合等.另外该系列文章研究的工作与传统的工作有较大的互补性.该系列文章首先给出空间位置探测数据的处理问题的定义,并从中抽象出关键技术.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将讨论解决这些关键技术的思路以及关键技术的分解,理论数学模型,分析预测理论,分析预测处理方法的解的存在性证明,相关算法等.其核心有,目标运动模式的识别技术(模拟方程的选择问题),模拟方程参数的选择技术,运动模式发生改变的识别技术,航迹聚类技术,航迹和点迹聚类技术,航迹融合技术,不同探测精度和维数的点迹融合技术,位置预测的评估技术等.最后给出仿真实验数据和结果,与传统方法对比的仿真实验数据和结果,以及分析和统计互补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国外典型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纽约、柏林、巴黎、伦敦和东京5个城市的市郊轨道交通的线网特征(线网发展、线网特点、车辆运用及供电技术),以及线网运营以及线网客流等发展情况,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和可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市郊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建议: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提前做好规划;市郊轨道交通车站应根据沿线客流的需求布设,运营组织应有较大的灵活性,以提高运营效率;由于郊区的建筑密度较低,存在设置较高电压线的防护空间,应尽可能采用城市铁路系统制式.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外典型市域快速线概况及我国市域线概况.分析了市域线的主要功能定位和起源.阐述了市域线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以及市域线与一般轨道交通主要技术特征的比较.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9号线等工程实际情况,对市域线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