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人宫颈癌FHIT基因的表达改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FHIT基因表达改变和HPV16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5种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RJC-1、CS1213、C4-1)和58例宫颈癌组织与18例正常宫颈对照中FHIT mRNA的表达;回收7例FHIT基因不同的转录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NA测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状况。结果SiHa、HeLa和C4-1宫颈癌细胞中有FHIT基因转录异常;宫颈癌组织中39例(67.2%)存在FHIT基因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例(0%)(P<0.05);37例(63.8%)有HPV16感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例(5.0%)(P<0.05)。宫颈癌组织中有HPV16感染患者的FHIT基因表达异常数(30/37)显著高于HPV16未感染的患者(9/21),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PV16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序列分析发现FHIT基因转录本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的缺失,以第5位和第6位外显子的缺失为主,未见未知序列的插入和点突变。结论FHIT基因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HPV16的感染有关,这些改变可能在人宫颈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地高辛配基(Digoxingenin)分别标记,制备HPV-6、HPV-11、HPV-16及HPV-18的DNA探针,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对37例宫颈癌活检组织DNA作了检测,各型HPVDNA的检出率为:HPV-60%(0/37)、HPV-112.7(1/37)、HPV-1667.5%(25/37)、HPV-1813.5%(5/37),联合应用HPV-16和HPV-18探针共同检测结果为81%(30/37)。结果显示:我国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联合应用高危型HPV探针可提高检出率并可省时、简便。DIG标记探针因具特异、敏感、安全和简便诸特点,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用 McAb固相放射免疫技术对26例妇科肿瘤、包块(含13例卵巢癌)及5例正常对照进行CA125检测,并与CEA、AFP对照。结果:①卵巢上皮癌12例均显著升高,CEA仅2/12增高;②手术或化疗后短期内CA125并不都迅即降低,有的反见升高;③作为术后监测,CA125可先于临床复发前半年即升高;④CA125和CA19-9等抗原在某些病例可同时升高,提示肿瘤标记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制备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样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获取高同质性肺癌组织细胞及正常对照肺泡上皮细胞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将新鲜肺癌组织标本及其配对正常组织常规制备8μm冰冻切片,采用改良的HE方法染色;应用LCM技术大宗切割肺鳞癌、腺癌及正常对照肺泡上皮细胞;选择性获取同质肺癌细胞和配对正常细胞。结果通过LCM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分离癌细胞、间质及其他坏死组织,得到同质性不低于95%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按照Duration 15.5 s的激光脉冲频率和平均8 000 shots条件,既可保证每个帽子的细胞收集数量,也能够有效地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可控性,从而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结论应用LCM技术可以成功获取同质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其所需标本量少、组织同质性高、操作过程稳定、可控性好,是肺癌分子生物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有价值的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个膀胱癌细胞系侵袭相关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不同的机制。方法 取来源于同一膀胱癌组织的三个细胞系 ,检测其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及基底膜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脂流动性 ,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E 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2 ,MMP 2 )和CD44的表达。 结果 BLX和BLZ细胞的软琼脂克隆形成率高于BLS细胞 ,同时基底膜黏附能力均大于BLS细胞 ,BLX和BLZ细胞的膜脂流动性小于BLS细胞 ,BLX、BLZ和BLS细胞在MMP 2表达上无差异 ,BLS和BLZ的E cadherin表达强于BLX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BLS细胞CD44阳性率高于BLX和BLZ细胞。结论 膀胱癌细胞系在侵袭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与其膜脂流动性及CD44的表达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与50例食道癌、宫颈癌患者和30例经~(60)Co射线放疗的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CAs)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放疗前患者的CAs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而放疗后的患者,CAs又明显高于放疗前的患者,这些都说明了CAs不仅可作为癌症患者的细胞遗传标记物,而且也能检测由~(60)Co射线所诱导的遗传学效应。肿瘤的发生和射线的局部照射同样影响了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和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其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应激可能是上消化道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上消化道癌的一个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74例上皮性卵巢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中P5 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 ,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 (90 .6 2 % )高于G3级 (6 6、6 7%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的临床分期中 ,Ⅰ、Ⅱ期阳性表达为 2 2 / 2 4 (91、6 7% ) ,Ⅲ、Ⅳ期阳性表达为 35 / 5 0 (70 %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浆液性和黏液性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间 ,表达率分别为 82 .98%和 6 6 .6 7% ,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缺失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与病变进展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及MCL-1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宫颈鳞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IL-6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组织中MCL-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IL-6和MCL-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P<0.01),且IL-6和MCL-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66,P<0.01);MCL-1蛋白与MCL-1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772,P<0.01)。结论IL-6和MCL-1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对早期癌前病变的筛查,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细胞因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