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5篇
  免费   153篇
公路运输   538篇
综合类   1345篇
水路运输   109篇
铁路运输   146篇
综合运输   5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以元胞传输模型(LWR模型的离散形式)作为分析工具,以行程时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车道路段没有出入口的基本路段受交通信号控制影响下的动态行程时间.考虑到路段上车辆密度对车辆速度的影响,文章定义了路段加权密度来表征车辆进入路段时路段的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行程时间和车辆进入路段时的流量基本上没有关系;当车辆进入路段时刻一定时,路段加权密度和车辆的动态行程时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2.
浅议大学生敏感期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特殊阶段和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情绪和思想上变化波动的敏感期。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容易出现敏感期的阶段及出现敏感期的主要原因,阐明了加强对处于敏感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对处于敏感期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3.
对于具有非线性、时变特性和纯滞后等特点的不确定系统,传统的PID控制和单纯的模糊控制都难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无撞击切换模糊PID双重控制吸取了两者的优点,减少了模型切换时所产生的跳跃,既不依赖于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又具有鲁棒性较强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无撞击切换模糊PID双重控制保证了系统的快速和稳态性能好.  相似文献   
944.
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的出行信息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行信息是影响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出行信息传递能够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及对出行者的吸引力.基于出行全过程和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角度,建立了出行信息搜寻模型,并对出行者的出行信息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基于物元分析理论提出了出行信息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给出一个出行信息有效性评价实例,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5.
昆明市小汽车出行特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汽车家庭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家庭对小汽车的需求也极大地推动汽车工业及其它产业链的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依托昆明市小汽车出行特性的调查分析,旨在探索有效的小汽车出行行为分析方法,挖掘私人小汽车出行属性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私人小汽车管理措施,缓解昆明市城市交通拥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6.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量机械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加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力度、营造创新型的校园氛围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947.
综合评述了活动-出行行为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引入贝叶斯结构学习和参数估计方法,辅以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分析理论、非集计建模方法和SP/RP数据融合方法,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结构学习和参数估计方法的出行行为与TDM策略互动关系分析方法的框架,探索了改进已有研究方法的途径。研究表明,贝叶斯理论可以将居民的个人属性及隐性非样本信息在出行行为预测中充分表达,并解决MNP等复杂非集计模型的参数标定问题。将贝叶斯理论与已有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使出行行为预测更为精确、全面和灵活,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活动-出行决策行为与TDM策略的互动响应关系,为制定有效的TDM策略,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8.
����ʱ���ֵ���㼰Ӧ���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出行时间价值计算方法无法考虑出行者主观因素对出行时间价值判断的影响以及出行时间的利用效率问题。本文综合应用生产法、收入法及非集计Probit模型,引入节省时间利用系数,建立了出行时间价值计算综合模型,对传统方法做出改进;应用已建时间价值计算模型及佛山市南海区出行调查数据计算出行者的广义出行费用,进而建立了出行频率预测Logistic模型;根据出行频率预测及敏感性分析对南海区实施拥挤收费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可以充分考虑出行者主观因素对其时间价值判断的影响,解决时间价值利用率问题,并且提高时间价值计算的准确率。已建方法可为出行行为分析、预测和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9.
考虑一条地铁将生活区和工作区连接起来,每天早晨通勤者乘地铁从生活区到工作区上班,在高峰期,通勤者人数众多,车内就产生了拥挤,从而必然有部分通勤者通过早出发或晚出发来避免车内拥挤。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地铁车内拥挤和早到与迟到惩罚的通勤者出发时间选择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的均衡性质以及个人出行总成本。在均衡状态,没有通勤者会选择在最早或最迟出发时间出行;均衡状态的出发率是出发时间的线性函数;在均衡状态,任意给定通勤者人数,最早或最迟出发时间的解是唯一的。最后,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揭示了出发率和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0.
排队行为模型是常态下行人交通仿真系统模型的基础。本文利用排队论、有限状态自动机原理以及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排队系统进行建模。排队行为模型以邻居方向与目标方向间的修正夹角作为主要因子构造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移概念率函数。利用C#对行人排队行为模型进行实现,并构造了两个不同数量的售票服务台的仿真场景。从仿真动画来看,该模型逼真地模拟行人的排队活动;从不同场景的队长与时间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增加一个售票服务台明显可以减少队列长度,排队系统性能得到改善。由此说明该模型具有模拟行人排队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