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篇
  免费   365篇
公路运输   577篇
综合类   624篇
水路运输   669篇
铁路运输   1541篇
综合运输   1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12.
轮胎式龙门起重机防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绳防摇系统是对常规的轮胎式龙门起重机防摇装置起升绳悬吊系统进行的改进,对提高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效率和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既有站如何满足长大列车的解编集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一种新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是新建特大桥投入运营初期的重点观测项目 ,结合芜湖长江大桥正桥桥跨长、观测条件限制多的特点 ,在测量中采用全站仪测微倾角法 ,使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 ,为大桥的安全运输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评价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归纳了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经研究对比指出,在对地铁车站空气进行评价时使用卫生标准比舒适性标准更为合适.影响地铁车站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有空调系统的材质问题、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由于活塞风带来的隧道空气等.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善措施,如清除和控制室内污染源、发挥通风有效性、装屏蔽门、制定针对地铁站的空气质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最新研制开发的船舶电站物理仿真实验装置的仿真原理,分析并排除了该装置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故障,为电站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楼宇自备电站常规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采用微机集控系统,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MBR(Membrane Bioreactor)工艺是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高效污水处理新工艺。此文就其在车站站房污水回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MBR工艺比传统的中水处理工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一浅彬深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交叉组合车站结构中,由于上下层车站相互作用影响,对上下层车站的相对水平位移均具有放大作用;上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浅埋车站,而下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略比深埋车站的大,且变化率较大的部位均发生在密贴交叉部位;下层车站的存在,时上层车站结构的应力有一定的消弱作用,但是由于两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在两车站交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致使交叉部位应力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0.
提出深埋地铁的新站型,进行紧急疏散演算, 探讨针对深埋地铁新站型的人员消防疏散的计算问 题,通过计算来验证和归纳深埋地铁站在建筑设计时 应重视的设计要点,为未来深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 参考。将两座车站的客流代入两个深埋车站的新站型 中,根据国家标准和新地标的疏散公式进行计算。结 果表明: 首先,新站型的建筑形式是成立的,可以满足 国家标准疏散的要求; 其次,两个计算公式均反映了客 流与疏散设施的匹配度问题,当客流较大时,需增加通 行设施的数量以及缩短站厅层至站台层的距离来满足 疏散要求; 再次,通过北京新地标的公式计算发现,在两 种站型通行设施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深埋车站人员 疏散时间的两大因素是站厅至站台的距离和客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