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9篇
  免费   299篇
公路运输   577篇
综合类   611篇
水路运输   220篇
铁路运输   1437篇
综合运输   1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比较深入、全面分析铁路站段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流程基础上,提出了站段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流程设计、网络设计等通用设计方法,并就系统开发的方法、环境以及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系统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结合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基于Authorware平台的铁路车站微机联锁技术培训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阐述了软件系统实现的技术内容、开发平台的特点,以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基于B/S设计,使用PowerBuilder+EASever作为开发工具,后台采用Orcale数据库,构建基于组件的三层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系统,在对客运站的运转作业流程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客运站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94.
根据铁路给水所和变电所的一般结构及生产管理体系,提出水电集成监测的概念.分析了给水所和变电所监测的对象及内容,研究水电集成监测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并成功地应用于徐州铁路分局七里沟给水所和变电所的水电集成监测.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水电集成监测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提高综合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和节省监测设备投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现行车站班计划和阶段计划编制方法存在编制时间长、计划不准确、车流推算落后等弊端,提出在车站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增加"班计划编制模块"和"阶段计划编制模块",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推算车流,以实现车站自动化指挥生产,从而使运输工作有序可控,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绵阳北站TMIS车站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车站网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情况,阐述了车站网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软件的组成,简要分析了车站网在运输站段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在铁路运输生产中,车站起着重要的作用.讨论铁路局调度系统中铁路局与车站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利用Socket技术使得数据交换变得准确和快捷.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运输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98.
胡建国  陈宏 《隧道建设》2007,27(1):34-36
广州地铁五号线火车站站周边环境复杂,外部控制条件较多,通过对其控制条件的分析,使本站的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打破了地铁车站常规模式。车站的结构形式比较适合于周围的建筑条件,便于旅客的换乘,在某些方面具有独一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999.
铁路车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能够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方便旅客出行,增强铁路的亲和力,建立铁路车站面向旅客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系统通过多种有效的信息途径(互联网、手机、电子公告牌等)给旅客最大限度的信息需求,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0.
地铁线网往往会在城市中心区规划2条及以上的线路并形成换乘。若换乘站并未能同步实施,先建车站往往通过预留换乘节点的方式以形成今后的换乘条件,使得后建车站的设计、建设难度增大。以南宁地铁先建的1号线与后建的3号线换乘站金湖广场站为例,基于复杂的控制条件,探究出不同的方案并进行比选,引入“0-4评分法”及“权重评分法”进行方案评分,最终得出合理的3号线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