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503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597篇
铁路运输   300篇
综合运输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超偏载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偏载检测装置(以下全文简称超偏载)是一种自动地对行进中的列车实行不停车、不摘钩连续动态称量的计量设备,在铁路安全保障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是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图形形式显示全国超偏载的状态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超偏载地理分布、使用状态、检定状况等相关数据,并及时与相关单位(包括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分站、超偏载使用车站、用户和衡器生产厂家等)进行业务信息交换,使超偏载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规范。  相似文献   
112.
The need for a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 Global (GOOS) is now widely appreciated. Parts of GOOS are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already. In this paper, written on the request of the join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ittee of GOOS, we present some of the scientific issu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and Marine Meteorology Service module of GOOS. This module is concerned with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sea level (both tsunamis and storm surges) and wind driven waves (wind–sea and swell), among other things. For each of these we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indicate what observations are needed and mak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modelling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大跨连续刚构桥在下击暴流水平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开发了一套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下击暴流水平风速的试验装置。下击暴流水平风速剖面通过调节置于风洞中的斜板竖向位置与倾角来模拟,下击暴流时间特性通过控制两侧水平开合板运动的速度、角度来模拟。以广东虎门大桥辅航道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制作几何缩尺比为1:200连续刚构桥最大双悬臂状态气弹模型,进行了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下连续刚构桥最大双悬臂状态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不同风场下桥梁结构风致振动位移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所模拟的下击暴流水平风剖面与下击暴流经验风剖面吻合较好;采用下击暴流模拟装置实现了下击暴流风速时间特性的模拟,所模拟的下击暴流瞬态风场湍流度与目标值总体接近。在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桥梁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2.7~6.8倍;在下击暴流稳态风场下桥梁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横桥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70%~230%。在下击暴流瞬态风场下桥梁梁端竖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竖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2.3~5.3倍;在下击暴流稳态风场下桥梁梁端竖向位移响应时变均方根最大值约为在B类风场下梁端竖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的90%~260%。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恩施市连珠大桥进行静载、脉动和现场荷载试验,测得结构的各种力学指标和性能指标,并与理论计算值及相应的规范规程要求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桥梁的整体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主体结构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5.
大开口船波浪载荷长期预报和弯扭强度整船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开口船全船弯扭联合变形与应力的精确计算,必须在整船结构模型上完成。本文以一艘5万吨级大开口船为例,用三维流体动力计算程序进行了波浪随机载荷的长期预报,并在此基础上导出设计波参数组,进而在全船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上计算了船体结构在各设计波上的应力分布,并采用嵌入精细舱口角区有限元网络的方法,在整船分析的同时计算出舱口角的应力集中值,获得了船体结构强度的详尽信息。文中阐述了波浪载荷的特点,设计波的确定,浮体完整结构计算的惯性平衡及大开口船的全船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6.
在船舶航海性能及航泊机动的定量分析中,通常以均匀风取代实际的非均匀风,从而影响了定量分析的精度及分析的可靠性。现提出一种新的计算作用在船舶非均匀风力的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7.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遭受雷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合风电机组防雷的研究成果,对雷电的形成,破坏机理,破坏形式以及防雷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8.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隧道抗水压衬砌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五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67-70,75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结构设计中往往会碰到水荷载作用计算难题,考虑抗水压衬砌结构设计仍然是隧道设计与研究热点之一。为检验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防水性,有必要对抗水压衬砌设计结构进行内力计算。研究方法:针对金沙洲隧道特定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荷载结构模型,对按围岩类别设计的3种隧道断面衬砌结构受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研究得到了衬砌外水压力以及结构内力及分布特征,并验算了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验证,选出了各自围岩级别下合适的衬砌结构。研究结论:在全断面封闭排水的衬砌结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发挥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在富水区地下水头较大时。采用帷幕注浆法改善堵水圈的渗透系数,可有效降低衬砌的外水压力;选择仰拱外轮廓隅角半径、仰拱与曲边墙的连接处的半径以及仰拱厚度作为控制变量,可以改善衬砌结构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119.
用传统与规范方法系统地分析波浪中船舶惯性力的计算,通过比较总结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传统方法较适合于手工粗略计算,而规范方法更适合于有限元分析平台上的复杂结构计算。同时对ANSYS结构分析中船舶惯性力的加载方法进行探讨,将传统方法和角加速度加载方法作对比,分析和实际计算得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角加速度加载方法更为简单直接,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0.
The United States contributes only 0.2% of the 18,814?MW of global installed offshore wind capacity. Lack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attributed in part to a cumbersome regulatory process that includes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essments are based on biological, social, and technical data that are often incomplete.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 may help fill data gaps. We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 to understand (1) whether a lack of biological data impedes offshore wi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2) whether MSP could mitigate these impediments, and (3) whether MSP could advance offshore wind development in the U.S. in other ways. Most informants stated that a lack of biological data in offshore wi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was problematic due to incomplete data, uncertainty of data, and mismatched scales. Data issues may be mitigated by creation of data products and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outcomes of MSP that may benefit the regulatory process by increasing data availability, resolving conflicts among users, and providing a common operating picture. Challenges remain in integrating MSP into the processes of siting and permitting offshore wind, but it provides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collection, collation, analyses,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ta in the offshore wind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