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0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92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正>北江是粤北连接珠三角便捷水运通道,作为古代交通方式的主要选择,北江一度成为岭南与湘、赣乃至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通道。北江沿岸各城市和集镇因航运而聚集起人气,也因航运而逐渐繁荣,经久不衰。自秦开凿灵渠以来,可由北江上至湖南连入长江,南北交通通畅。在古代,北江历来是粤盐北运的重要通道,粤盐经北江入湘江运转至中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北江成为广东沿海口岸与粤、湘、桂、赣四省毗邻山区食盐、机械、  相似文献   
32.
采用基本站水文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水动力近期的主要变化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分析得出北江下游航道在径流作用河段水位变化是对河床下切的直接响应,而在下段的感潮河段,中、枯水潮汐作用较强时,水位变化受控于潮汐动力,潮汐动力变化是对河床下切、底坡降变小和河床容积增大的响应,流速变化主要是对平均水深和水面比降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33.
浩浩珠江,穿州过省,上连两部省区黔滇桂,下接东部沿海粤港澳,养育流域干干万万儿女,繁衍了独具特色的流域文化,从不停息地推动着沿江沿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珠江水运,远自秦汉时期开始,就不断地为促进区域交通、周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进步、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水运不但承担了促进水系各省区及港澳货物流通和经济往来的重任,更是水系各区域在文化和经济等方面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4.
长江干流自四川宜宾至入海口,全长2800余公里,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六省二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7.1%,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国的29.7%,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带。长江告诉我们,河运是一种经济的运  相似文献   
35.
飞来峡水利枢纽对北江航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建桥不能制约"黄金水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到1995年,长江干流上的大桥也不过8座。然而,截至目前,长江宜宾至上海段已建成通车的桥梁有39座,在建的11座,近期拟开工建设17座。到2020年,长江上还将建桥(包括隧道)70座,未来10年内,长江大桥将突破100座,2020年将达124座。近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平均不到30公里就会有一座跨江桥。  相似文献   
37.
研究汊道在天然情况下,如何利用航道水深资源发展航运,一旦要对汊道采用人工措施,如何控制流量分流使有利于航运。  相似文献   
38.
39.
西、北江分水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钜新 《水运工程》2002,(11):55-57
采用偏相关和复相关的方法分析了汇人珠江三角洲的西、北江分水规律,对影响90年代以来分流比异常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国新 《中国船检》2007,(3):28-33
莱茵河全长1320公里,虽然通航里程还不及长江干流的一半,水量也仅为长江的1/10,但很多年前,其年运量就是长江的5倍,在欧盟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说明,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内河航运发展,内河航运可以重新焕发活力,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我国内河状况与莱茵河的巨大反差值得我们深思。落实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运输的最佳切入点。若如此,中国就应该向欧洲学习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