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441篇
综合类   184篇
水路运输   475篇
铁路运输   499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为研究局部软岩偏压隧道施工中钢拱架实际的受力特征及变形状态,采用有限元建立三维地层-隧道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偏压隧道结构及钢拱架受力状态进行弹塑性模拟分析。在建模时,通过考虑钢拱架的实际截面尺寸及沿纵向的布置方式以准确模拟钢拱架的受力状态;在考虑隧道软岩偏压时,假定4种典型工况:均质地层无偏压、拱脚-边墙软岩偏压、边墙-拱腰软岩偏压及拱肩-拱顶软岩偏压等。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钢拱架的应力分布、变形模式及内力,初期支护最大、最小主应力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钢拱架均处于受压状态,剪力最大区域主要分布在边墙和拱脚区域,为此建议加强边墙-拱脚区域的锚杆支护。  相似文献   
42.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黄土隧道围岩含水率和钢拱架应力在施工期间的变化规律,以在建银西高铁董志塬区上阁村隧道为例,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黄土隧道围岩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和钢拱架受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围岩含水率在时间上呈先增长后平稳的两阶段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拱顶和拱腰位置的含水率总体小于拱脚和仰拱底部的含水率;钢拱架应力在施工期内呈先非线性增大后出现波动最后趋于平稳的三阶段变化规律,在施工期内钢拱架对承受围岩压力、确保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在施工期内形成"勤测含水率、重视防排水、加强初支"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4.
对大跨度拱桥支架在水中建立临时支墩的各种方法进行比选,具体介绍在河床底浇注水下混凝土支墩基础,以及利用T型组合杆件作支墩的方案,解决深水大跨度拱桥支架施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45.
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的碰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保护铁路桥梁的安全,基于ANSYS/LS-DYNA对铁路桥限高防护架与超高车辆的撞击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从变形、应力、荷载、能量等方面分析铁路桥限高防护架的破坏过程。荷载分析结果表明,碰撞力最大值与车辆初速度近似成正比关系,此关系可为设计碰撞力的取值提供参考;能量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损失的能量大部分被防护架吸收,说明其抗撞击能力有待提高;应力分析表明,最大应力通常发生在防护架上部横杆和支撑节点区域,如在上部横杆间增加斜向支撑,或者适当增加横杆壁厚,可提高防护架的抗碰撞能力。  相似文献   
46.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标准也不断提高。利用列车运行间隔进行铁路上跨桥防撞墙施工的方法已被严格禁止,利用线路封锁进行施工,铁路行车设备安全也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移动作业架封闭式施工技术解决了上跨铁路桥梁防撞墙施工难题,经苏州北环东延二期工程及其他相关工程的有效实践,该施工技术在保证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7.
研究目的:结合某市在建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针对工程所处的城市垃圾填埋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工程自身的特点,对如何运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在这一典型工程中进行设计探讨。研究结论: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取得了双排桩设计的相关经验参数,与单排桩相比,双排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侧向变形和减小桩身弯矩,桩身弯矩更合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在影响范围内土体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加,且基坑开挖对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随着土体的深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8.
基于南京地铁已开通线路的列车年走行公里超过规定里程的现状,使车辆检修周期缩短,小行车辆段原设计检修规模已不能满足南京地铁1、2、10号线列车检修的需要.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需求剖析了小行车辆段应扩建的规模,提出了小行车辆段大修、架修扩能改造工程实施的建议,并分析了由此给新线车辆段设计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对北京地铁15号线车辆概况及装备的国产架控制动系统进行了介绍。根据接口一致的原则,分析和论述了国产架控制动系统的装车方案和实现,并介绍国产架控制动系统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50.
1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圆形隧道采用通用管片,盾构隧道长2146m。始发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始发推进约12m后进入直线段),以22.7‰下坡坡度始发,以最小转弯半径600m的曲线接收,隧道最大埋深约43m,平均约20m。采用开挖直径为11.97m的盾构机,设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