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模拟港口水域的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及评估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收集了天津港口水域本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建立了港口生态环境数据仓库,以中肋骨条藻为例,运用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影响中肋骨条藻丰度的港口水质环境指标,然后利用这些指标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反馈网络(BP神经网络)的中肋骨条藻丰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2.
<正>公路代建制作为现代公路建设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交通运输部充分酝酿、内地省区市大力支持下,首次在新疆大规模实施,这既是交通运输部支持新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率先跨越的重要举措,也是新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培养、储备专业化管理人才,践行"新疆效率"的实际需要。2011年3月8日,南疆片区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最早进行复工动员的国道314线库车至阿克苏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正式拉开了新疆2011年公路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33.
《水道港口》2017,(2):192-197
通过调研、统计和分析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构建评价模型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渤海湾共发现5种外来浮游植物,除了威氏圆筛藻外,其他4种均为世界广布性赤潮种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的入侵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渤海湾的5种外来浮游植物种的生态风险值位于中等风险到高风险区间,其中,多甲藻、球形棕囊藻和威氏圆筛藻的生态风险属于高风险,需要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34.
在船舶企业发展中,与外来工程承包单位的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单位的质量管理将会对船舶产品的建造质量产生影响,因些,如何促使其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大型船厂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5.
最近一则消息引起公交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今年,北京市将对公共交通补贴128亿元,其中90多亿元补贴到地面交通,30多亿元补贴到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36.
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一套电解装置处理系统,对电解海水法能否处理船舶压载水,以及电解海水法处理船舶压载水造成二次污染的一些争议进行了实验验证。探索了电解法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有效性和在船舶上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编者寄语     
<正>第五届全球压载水管理建立研发论坛和展览会于2013年10月23日至25日在韩国釜山举行,在其举办的会签会议上(2013年10月21日),由16家压载水处理系统发证测试组织代表联合签署了关于建立GloBal TestNet的谅解备忘录。因船舶压载水的无控制排放对海洋生态、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  相似文献   
38.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权 《水运管理》2006,28(1):38-39
以如何治理船舶压载水排放问题为出发点,论述压载水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加强压载水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生物污损造成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是近些年来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船舶的生物污损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也引起了IMO的高度关注,该问题在2008年召开的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第12次会议上成为正式议题。文中简要介绍了船舶生物污损的危害,结合国外一些国家对生物污损问题的管理经验,与压栽水公约的立法过程进行对比,针对IMO可能采取的立法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我国航运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卜宜 《经济导报》2007,(14):12-12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感到颇为不安,他们担心,中国将吸引大批制造商,从而获得本应属于他们的外来直接投资。这种忧虑显然没有成为现实。当然,中国的外来投资有所增长,原本规模惊人的出口进一步增加。从2003年开始,出口始终在以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快速度实现增长。2004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仅次於美国和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