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9篇
  免费   114篇
公路运输   1109篇
综合类   794篇
水路运输   814篇
铁路运输   1192篇
综合运输   12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本文对海上平台T型管节点焊趾三维空间翘曲表面裂纹问题用6869自由度、半带宽1187的特大规模作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沿裂纹前缘的KⅠ、KⅡ和KⅢ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焊趾表面裂纹的疲劳扩展行为作了分析,绘制了裂纹扩展特性曲线,并根据特性曲线对扩展寿命进行了估算。预测结果与海上平台管节点委员会的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2.
张华  张科 《中国水运》2006,4(8):56-57
介绍悬臂梁起步梁段的几种施工方法及其特点,提出了防止起步段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桥梁橡胶支座在安装过程中初始剪切变形异常现象、支座侧面呈波纹状凹凸、滑板出现较大剪切变形异常现象,分析几种异常现象的成因及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前国内外整体铸钢车轮性能已提高到与碾钢车轮同等的性能水平。国内参照美国铁道协会试制的整体B级铸钢轮,在强度、硬度等项常规力学性能上达到国产碳素辗钢车轮的实际水平。对这一新型整体铸钢轮还在断裂力学性能方面进行试验,并借以研究车轮的制造工艺及冶金因素对材料断裂力学性能的影响。车轮在使用过程的中应力条件极其复杂,直接用KIC等断裂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安全分析是困难的。但在相同的使用环境下可以把应力条件看作  相似文献   
55.
56.
《汽车与配件》2004,(1):28-29
我们收到了几百件参加Autocar 2003年度小设计师评选活动的设计作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作品出众的整体设计水平都超乎想象。然而,优胜作品只有一名,它就是James Taylor的陆虎跑车。  相似文献   
57.
CW-200K型转向架制动吊座根部裂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 《铁道车辆》2006,44(11):31-32
对CW-200K型转向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制动吊座根部裂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8.
钻孔桩基础是铁路桥梁建设中最普遍的基础形式,桩基施工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钻孔桩质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小应变法。分析混凝土桩小应变法质量评定的相关问题,对合武铁路举水河特大桥9号墩桩基础的实测曲线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对策。  相似文献   
59.
钢轨焊前轨端轨腰裂纹造成焊接接头伤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多起焊接接头伤损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综合描述几种轨腰裂纹的断裂形态以及裂纹源区的断口宏观形貌、金相组织等典型特征,确定在焊接前轨端存在轨腰裂纹是导致接触焊焊接接头形成轨腰纵向、斜向裂纹和横向断裂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讨论了轨端、轨腰裂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In part I of this serie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EPFM (elastic-p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had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LEFM (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is given. Fracture toughness tests had been carried out on three different strength steels, using both through-cracked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α/W ratio and semi-elliptical cracked specimens with variable crack size and shap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toughness KIC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α/W when α/W 〈 0.3 for three-point-bend specimens, and that for α/W 〉 0.3, it is independent of α/W. Shallow crack specimens, both through-cracked and surface-cracked, gave markedly higher values than deeply notched specimens. However, the effect of crack shape on fracture toughness is negligibl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LEFM approach to fracture is not tenable for design stresses where αc is often very small, far less than 2.5 ( KIC/σy)^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