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108篇
水路运输   573篇
铁路运输   135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陈立薇  郝秀彦 《水运工程》2002,(2):25-26,30
通过对修建尼尔基水库后嫩江水文,泥沙变化情况的分析,阐述尼尔基水库对嫩江航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卵石推移质观测方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干流卵石推移质的输沙特性及其变化。分析表明:近一二十年来,长江上游干流卵石推移量减少了22%~58%,中数粒径D50细化了约0.005~0.013m,主要是河道采砂、水利工程拦砂所致。  相似文献   
63.
轨道交通事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轮轨高速、气垫悬浮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几乎都成了高速铁路研制的热门。自从1964年,日本新干线轮轨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技术日趋成熟。但由于轮轨运行受摩擦粘着力的限制,在达到时速500公里以上时,提速的空间就十分有限了。  相似文献   
64.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蓄水,重庆库区的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问题,随着运用年限的增长而日趋严重,将严重影响重庆市的航运健康快速发展。针对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泥沙淤积问题,分析了淤积的成因,预测了远景主要航道的淤积量,分析了泥沙淤积对重庆港口航道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5.
弯道水流基本特性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弯道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对江河治理、航运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设计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弯道水流、泥沙运动及河湾演变基本特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水面横比降、横向环流、泥沙输移及冲刷深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66.
水中悬浮隧道管段接头的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对悬浮隧道管段接头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影响管段接头力学特性的因素和规律,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7.
整车搭铁系统设计及测试验证是整车开发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整车功能与安全,严重时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首先介绍搭铁设计,其中包括搭铁类型、形式及设计原则;其次介绍验证测试中的搭铁电流分布及悬浮电压测试、搭铁失效测试,其中包括测试目的、原理、方法、评价标准;最后以实际车型为例,进行实车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搭铁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设计评审与测试验证,有效提高整车搭铁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车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8.
高速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采用轻量化总体结构方案,狭长的铝合金箱体作为主体承载结构,悬浮时会发生较大挠曲变形,中间位置磁极位移大于两端磁极,磁极装配平面成拱形,影响传感器对悬浮气隙的测定.文章分析了电磁铁悬浮时的变形量,并设计磁极装配预凹方案,即中间磁极装配位置最低,相邻磁极装配位置依次升高,端部磁极装配位置最高.通过对悬...  相似文献   
69.
利用CDMA1X无线通信技术对磁浮列车悬浮导向控制系统实施无线远程监控,并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系统接口转换模块、CDMA数据终端单元和远程监控中心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该系统已成功运用于双磁浮架车辆悬浮导向平台试验中,很好地实现了车辆运行过程中对各点控制器状态和参数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70.
丁甡奇 《水运工程》2004,(10):66-68
介绍“重庆河段泥沙模型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以及对流量、流速、水位等多种物理量实现计算机实时测量与控制技术,着重介绍应用透光法实时测量含沙量、沉降法测量颗粒粒径的计算机测量原理与方法。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泥沙模型试验自动化测量控制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