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8篇
  免费   184篇
公路运输   1449篇
综合类   544篇
水路运输   1692篇
铁路运输   585篇
综合运输   35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利 《汽车技术》1995,(4):16-18,22
重点论述了气卸散装水泥流化床主卸料原理,对流化床中的导料滑板,气室等几种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出料管的布置方式及压缩空气管路系统中各部件的作用,并对卸料过程中的混合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3.
论述了埋地钢管涂层失效的原因及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埋地钢管防腐涂层更换的原则、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指出国内石油涂层更换热浇涂工艺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在于沥青熬制程度自由掌握、浇涂温度无法控制、流溅的沥青使管沟内的水蒸发,而采用防腐大修卷材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大修工程质量量达到石油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4.
综述了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在国外已获广泛应用的情况,取得的巨大经济、技术、社会及环保效益,特点很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5.
从分析国内自动切削加工线排屑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自动切削加工线的切屑处理诸问题,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排屑装置。  相似文献   
176.
张文强 《隧道建设》2006,26(5):70-73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袖阀管注浆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地拓展,结合某高速公路施工介绍了袖阀管注浆技术在路基加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7.
乌鞘岭隧道是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最长铁路隧道,长20 050m.为两条单线隧道,线间距40m.地质条件复杂,F7断层是隧道通过的规模最大的一条断层,破碎带宽817m,主要由断层泥砾组成,并且是全新世活断层.隧道施工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形.通过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的方法,确定断层泥砾带的物理力学参数,为隧道变形防治及安全评价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8.
石达强  程海军 《隧道建设》2006,26(6):48-51,65
北京回龙观东站~立水桥站污水工程下穿城铁、国铁,所处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较为丰富,施工沉降要求高,难度大。采用夯管法施工后,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进度,保证了城铁、国铁的正常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夯管法比暗挖法和顶管法更为简单快捷,更能保证施工安全。介绍了夯管法施工的特点和施工方法要点及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如夯管方向偏差、地表沉降、夯进停滞不前等)及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9.
根据六武(六安-武汉)高速公路新开岭隧道(武汉端)出口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结合山岭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对影响管棚施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对隧道洞口管棚支护处理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0.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田村重四郎和冈本舜三提出的沉埋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对南京长江越江隧道(沉管段)方案进行了地震响应的纵向受力分析。分析中采用了隧址处100年超越概率为2%的人工合成地震加速度,考虑了不同管段的联结方式和不同的计算参数,对初步设计中沉管段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论证,所提供的数据曾为设计单位所采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