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99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69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用于自然河道的再生水补水泵站设计为例,通过对水泵选型、泵房的平面与剖面布置以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设计,重点考察了再生水补水水泵的建设与运行效果情况。结果显示:含有引渠连接的地下式再生水补水泵站能够很好地完成河道补水与农业用水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82.
近些年来,全国多地暴雨频发,下立交作为城市快速路结构形式的一种,受到暴雨侵袭容易产生积水,严重时可能危及驾乘人员生命。如何提高下立交泵站防汛能力,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排水顺畅,保障车辆正常通行,人员生命安全,是摆在所有道路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快速路下立交泵站可能存在的隐患入手,通过排水系统综合治理及探索科技化、信息化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下立交抗汛能力。  相似文献   
183.
在当前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及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快速兴起及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上海城市排水设施特点和管理需求,以最大化利用与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为出发点,开展“智慧排水”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为破解城市看海、减水排水泵站放江污染、促进厂、站、网、池一体化运行及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构建智慧化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就富水区地区基坑降水,经互阻抽水试验,确定降水方案,并预测降水效果,与实际降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渗透系数大于150mg/d的地区,采用此方案是可行的,对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5.
以上海中央商务区排水系统为例,系统性地讨论了在受限空间下,泵站及调蓄池的合建方案以及管网的施工方案。通过合理布局优化建设空间,在泵站用地仅《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建议值60%左右的情况下完成了雨污水泵房的布置,并通过纵向空间的利用,进一步实现了泵站与初雨调蓄池的合建;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采用盾构法作为合流干管的施工工艺,较传统顶管法在主干道路上减少了50%的施工井数量,减轻了对现状交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6.
随着城市建设对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泵站工程如何在确保良好的运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景观有机结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决定工程设计整体品质的关键。以杭州四堡污水转输泵站为实例,介绍了特大型全地下式污水泵站相关工程设计,以期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7.
该文首先论述了污水泵站各种除臭方法的原理及其特点。接着介绍了采用离子净化系统解决排水泵房除臭的方法,并以上海文庙泵站为例,说明其除臭系统的布置,可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8.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市政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使得各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臭水沟”,龙湖沟就是较典型的一条。本文就其整治设计作一粗略介绍。  相似文献   
189.
在给水工程中,有时会出现长距离输水管道,长度可达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可能途径河流、山谷、丘陵、公路、铁路等障碍物,可能出现地下水、岩石、空洞等地质条件,可能出现几百米的高差,可能设数个加压泵站,设计比较复杂。该文对长距离输水管道设计方案中有关选线、输水管道、加压泵站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0.
泵站油压快速闸门截流闭锁装置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大泵站在快速闸门设计和运用上出现的问题,以及闸门本身的运用、操作,结合泵站停泵动态特性,对停泵后门体的下落运动进行理论上的推导,建立了闸门下落运动及下落撞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正确性给予了验证,为泵站快速闸门的设计和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