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75篇
综合类   51篇
水路运输   509篇
铁路运输   46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为探明高海拔特长隧道洞外低温大风的成因、特征及对洞内风场、围岩-结构温度温度场的影响,以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气象站、手持风速仪、红外测温仪、埋入式多点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等,对冬季隧道贯通前后进出口两端隧址区、洞内净空风速、风向、温度以及隧道轴向、径向的围岩-结构温度场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低温大风成因和特征、隧道贯通前后负温区范围、风速风向变化规律以及对洞口段和洞深部围岩-结构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高原大尺度大气环流产生的高原季风以及雀儿山两侧日照时间、地形引起的小尺度范围内自由大气热力差影响,隧址区冬季风速高、温度低;大风时段主要集中在14:00~21:00,平均风速达10 m·s-1,负温时段主要在19:00~8:30,隧道进、出口日最大气温差分别为23.5℃和28℃;隧道贯通前,进出口两端负温区段在860 m以内;贯通后,出口端主洞和平导负温区段为1 200,1 280 m,分别比进口端长了340,420 m;贯通前后,隧道深部最低风速分别为1.1,2.2 m·s-1,洞内风向由两端向洞内方向转化为主要由出口向进口方向;隧道洞口浅埋段围岩和衬砌结构径向负温范围在贯通前为1.20 m,贯通后为0.80 m,且在上述范围内温度变幅较大;低温大风对隧道深部的围岩温度影响不大,但对结构表面温度影响明显,由于变温区主要集中在二衬混凝土结构内部,因此要重视结构内部产生的冻胀作用。  相似文献   
682.
邹翀  张文新  李云涛  金新凯 《隧道建设》2019,39(10):1575-1584
为有效控制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海域围堰围护结构的变形,以汕头苏埃通道工程始发井及后配套基坑为依托,对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地面沉降等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测,分析围护体系的变形受力与开挖工序的对应关系。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发生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逐渐下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支撑轴力最大值都位于基坑中下部位置,且二者都表现了基坑西侧大于基坑东侧; 2)基坑周边未加固段地表持续沉降,加固段的地表沉降较小; 3)建立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对基坑施工薄弱部位提出预警,信息化指导施工,保证了基坑的施工安全,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撑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83.
针对海域人工岛环境以及深厚抛石层叠加情况下旋喷桩成桩质量差的问题,结合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实际工程,基于工艺试验对旋喷桩施工技术展开两阶段研究,通过抽水及回水试验验证其止水效果,并优化后续围护结构形式。结果表明:采用旋挖换填+旋喷注浆结合并基于理论计算公式的喷浆提升速度动态调控的旋喷桩施工方法成桩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抛石层浆液流失的施工难题;灌注桩+桩间止水旋喷桩的围护结构形式能够满足基坑开挖的止水需求,可取消外排止水帷幕的施工。  相似文献   
684.
针对潜艇在北极冰层覆盖或冰间湖海域浮起时的操纵控制,建立基于潜艇可浮海域垂向密度梯度实测数据的浮力模型和无航速浮起操纵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操纵控制软件。以艇体姿态和垂向速度为目标,研究潜艇在北极海域的浮起操纵特性,获得北极海域典型垂向密度梯度条件下的潜艇浮起操纵控制方法。仿真试验表明:利用自身的操艇系统,潜艇能以可控方式在极地海域安全浮起,浮起惯性的有效控制是潜艇浮起操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85.
兰世平  郑永沛  陈智航  张建文 《船舶工程》2023,(S1):163-165+170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入井喷式发展,项目场址走向深远海成为行业趋势。深远海域的作业条件给风机基础施工、大容量机组吊装、海缆敷设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探索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项目海缆敷设施工的方向,文章基于三峡能源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A区项目现场建设情况,对ROV在35k V海缆敷设施工中应用实例进行探究,为今后深远海风电项目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86.
王华治  吕福钢 《公路》2023,(5):171-175
海域长桥工程规模大、施工条件恶劣、有效作业时间短,只有通过预制装配化施工,才能保障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下部结构预制墩身在跨海桥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结构耐久性以及施工便利性方面仍有待发展和提高;通过对现有结构的优化,探索一种新型的预制墩身结构,供类似桥梁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87.
为保障大风场景下的高铁运行安全,针对风的强随机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和高斯混合模型的多级预警(LSTM-GMM-MELW)方法。首先,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和高斯混合模型(LSTM-GMM)建立风速误差值与风速预测值的联合概率密度,以此确定风速预测值的概率密度;然后,通过多级预警方法计算风速预测值落在高铁限速风速区间的概率值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阈值,当得到超出阈值的概率时输出阈值对应的预警等级;最后,采用预测区间的覆盖概率、平均宽度和覆盖宽度评价LSTM-GMM方法的概率性预测结果,而采用预警准确率评价多级预警方法的预警效果。依托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29个风速样本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95%置信度下的预测区间的覆盖概率为96%,平均宽度为1.51;第1、第2级别的预警准确率分别高于85%和93%,预警准确率达到100%的风速样本达14个,总体预警准确率高。该方法能有效避免风速在限速分界线附近波动时的误报。  相似文献   
688.
舟山海域航路复杂,天气形势多变,且船舶流量巨大,是浙江省海损事故的多发地。为减少舟山海域海损事故,保障海上交通安全,收集2017—2021年舟山海域海损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舟山海域海损事故的整体形势、时间特征及空间特征,研究事故原因,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事故特点及共性问题提出风险防范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加强海事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89.
徐啸 《水运工程》2001,(6):8-11
对溪中油港码头海域,从泥沙运动的观点分析海区的波浪能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