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68篇
综合类   60篇
水路运输   1012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直立堤工程的可靠性指标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颖  谢世楞 《港工技术》1990,(4):1-5,31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浅槽风力加速堤构成特点、空气动力学原理为依据,通过野外现场实测和室内风洞模拟实验,对获得的浅槽风力加速堤的气流场、风压、输雪效果等数值进行分析,阐明了浅槽风力加速堤的输雪机理,建立了判别浅槽风力加速堤设置合理性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 1 前言吴淞导堤位于黄浦江出口处的左岸,面临黄浦,背依长江,是一个半径为2.4km、全长为1395m的弧形抛石坝(护面层为3—5t的混凝土预制块)。它始建于1907年,建成于1911年,后因吹填工程的影响,使其根部411m长的堤身与陆地相连,故目前从新的堤根至堤头所能见到的长度仅为984m(见图1)。堤顶高程为1.9—2.4m(吴淞零点),自根部至堤头略有倾斜;边坡1:25;顶宽5m;底宽40m。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北导堤堤头部位2.6 km长软基段的工程条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空心方块斜坡堤结构.这种新型结构的基本构思是利用各空心方块之间以及空心方块本身的两个空隙率,降低堤身单位体积的重量以及堤身断面总重量,从而满足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的要求.对空心方块斜坡堤的设计、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实施效果等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赵良奎 《水运工程》2006,(Z1):24-27
介绍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中袋装砂堤心斜坡堤结构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交通》2007,(6):11
12月22日,随着沉箱底梁露出水面,在水中沉睡800多年的“南海Ⅰ号”成功出水。“南海Ⅰ号”出水成功平稳后,“华天龙”上浮吊完全脱钩,由“重任1601”半潜驳承载“南海Ⅰ号”,再由拖船拖往36海里外的阳江市海陵岛的新家“水晶宫”。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整车电气潜回路的定义,通过潜回路案例的分析说明潜回路的危害,同时提出避免潜回路的措施,对整车电气开发初期如何避免潜回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半潜式钻井平台受到的水平波浪砰击载荷进行了研究.为了克服模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时设计了专用的测量单元用于监测波浪砰击载荷,并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砰击载荷试验数据进行降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半潜式平台水平波浪砰击载荷的发生频率和砰击冲量随有义波高的增加而增加,但砰击载荷幅值则体现了显著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特征,砰击载荷冲量的随机性和发散性则相对较小;平台立柱与箱型甲板连接处的砰击载荷较大,大多数海况下后立柱砰击频率和砰击载荷幅值比前立柱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我国海洋丰富的渔业、油气和旅游资源,可以在指定海域布设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作为综合保障基地,提供船舶停靠、人员居住、渔业加工、油气开发、环境监测、飞机起降等多种功能.考虑到建造、运输等因素,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一般由多个相同或相似模块连接组成.本文基于一型半潜式平台模块,分别开展单、双、三模块的稳性分析,并对其稳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模块数量对平台稳性的影响,为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后续设计与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分析出行者的汽车共享选择行为,首先以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将对汽车共享选择行为具有影响的心理因素整合到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之中,形成混合选择模型.然后,基于南京市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混合选择模型对出行者的汽车共享选择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于汽车共享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等心理态度潜变量对其选择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选择模型比传统不带潜变量MNL模型对实证数据具有更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