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90篇
综合类   55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59篇
综合运输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武广客运专线设计为350 km/h的无砟轨道,为保证运行期间系统安全、乘客舒适,其线性的高平顺和高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路基作为铁路轨道的基础,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还要求刚度大、稳定性好和耐久性强。由于武广客运专线沿线存在分布较广、性质相对稳定的泥质粉砂岩,具备了进行物理改良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的有利条件,在实验和技术人员的精心策划和研究下,通过科学、规范的实验,得到了与设计标准要求一致的数据,确定了在路基填料施工中的控制要素和检验条件,为路基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能够保证运营条件下将线路轨道的设计参数维持在要求的精度范围内,满足高速行车需要。  相似文献   
62.
沉积层面力学特性是探究砂岩泥岩互层岩质边坡变形及稳定的重要因素。以室内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接触面与薄层单元模拟层面剪切特性,对比了两者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分析了开挖条件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层间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接触面模拟砂岩泥岩界面特性时,其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符合双曲线特征,呈应变软化现象,存在明显残余强度。薄层单元模拟层面剪切力学特性时存在初期应力剧增现象,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存在一定程度离散性。接触面与薄层单元均能模拟砂岩泥岩界面剪切应力应变特性。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时难以控制接触面法开挖过程模型计算收敛程度,薄层单元方式更能有利于模拟开挖作用下其层面剪应力分布(即剪切错动效应)。  相似文献   
63.
高边坡的稳定性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风化砂岩工程性质比较特殊,边坡的稳定性除了受岩土体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外,对于施工扰动和自然水流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非常敏感.通过对全风化砂岩路段填挖方高边坡的设计分析以及稳定性验算,在保证边坡稳定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类似岩土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4.
针对含钙质粉砂岩高强度和层理分布显著的特点,提出了可有效降低其片状含量的加工工艺。通过对含钙质粉砂岩高片状含量矿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提出了采用棱角性较差细集料或砂替换的措施改善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较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结合试验路施工,提出了针对高片状含量的含钙质粉砂岩的施工技术,达到了规范对路面压实度、现场空隙率和路面渗水系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
66.
<正> 人们俗称的"挂壁公路"是指位于晋东南太行山区的几处典型公路,他们分别为:锡崖沟(陵川县)挂壁公路、昆山(陵川县)挂壁公路,郭亮(林州市)挂壁公路、陈家园(陵川县)挂壁公路、井底(平顺县)挂壁公路。其中最年轻的一条悬壁公路——井底挂壁公路,位于平顺县西井山至下石壕村之间的公路(下西线)中在峭壁上开出的一段,井底挂壁公路1996年开凿,全长1526米。下西线大部分路段的选线均布置在山崖之上,路线所在路段的悬崖相对高差达到4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67.
余胜伟 《湖南交通科技》2021,47(2):102-104,113
以研究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能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机制砂混凝土早期开裂及抗水渗透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将机制砂种类、石粉含量、矿物掺合量设为研究变量,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研究变量变化对机制砂混凝土早期开裂、抗水渗透性能影响程度.试验研究表明:在机制砂混凝土中增大砂类的掺加量,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显著提高,天然砂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强于机制砂混凝土;掺入石粉含量从0.5%增加至3.5%时,随着石粉含量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抗开裂性能加强,但石粉含量从3.5%增加至7.5%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早期抗开裂性能反而弱化;同一种类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越大,其抗渗等级越高;水洗机制砂相对于原状机制砂的抗渗等级明显较低;掺加粉煤灰矿物掺合料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早期开裂性能;掺入矿物掺合料后,机制砂混凝土的抗水渗透等级显著高于未掺矿物掺合料的机制砂混凝土.  相似文献   
68.
压缩-回弹特性是地基处理及基坑工程中沉降及回填变形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砂岩颗粒料属颗粒类材料,浸水时前期荷载及干密度影响其压缩-回弹特性;采用应力控制式三联杠杆(高压)固结仪,探究浸水24 h后前期荷载及干密度对砂岩颗粒料压缩-回弹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干密度相同时,随着前期荷载增加,砂岩颗粒料压缩特性逐渐减小;在相同卸荷比条件下,回弹率逐渐降低;前期荷载相同时,砂岩颗粒料压缩特性与回弹特性均随干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砂岩颗粒料塑性应变随前期荷载增加、干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9.
利用机制砂部分或全部取代河砂作为细集料配制混凝土,通过开展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徐变试验,研究了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对各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徐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均随着混合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石粉含量为5%时,上述力学性能最优;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在7%以内时,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徐变度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0.
强风化砂岩地区浅埋偏压隧道病害分析及整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浅埋偏压隧道在铁路建设中较为常见,偏压荷载是形成隧道病害隐患的根本原因。为解决强风化砂岩地区浅埋偏压对隧道结构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某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观察和分析监测结果,探讨隧道受力机理,归纳总结出地形因素是偏压荷载产生的根本原因,施工干扰及水的因素恶化了隧道不平衡的条件。隧道成功的施工,验证了反压回填能够平衡隧道承受的偏压荷载、注浆加固能够提高破碎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双侧壁导坑法对施工干扰少,在开挖中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