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6篇
  免费   189篇
公路运输   4824篇
综合类   2775篇
水路运输   2562篇
铁路运输   2755篇
综合运输   56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830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1332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853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街道交通重构是塑造功能多样性活力街区的有效途径。该文首先结合街道功能的更新,阐述了街道设计完善历程中的街道运动,包括街道瘦身计划、交通安抚计划和绿色街道计划,然后提出了街道交通整治的理念及目标,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万水泉焊轨基地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研究,简要介绍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基地场址选择,并分别按原料为25、100 m轨计算了生产500 m长轨所需的时间,从而确定了基地规模,对国内常用的2种长钢轨运输形式进行比较,最终选择采用铁路平板车(N17)改造作为长钢轨运输车组运输等技术决定。同时对总图布局、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及节能环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93.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汽车行业项目管理方法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挑战.结合项目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了知识管理的新方法.建立了适合汽车行业项目管理需要的、融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松紧知识管理模型.并且对如何通过GDM系统的建立来实现知识共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994.
目前建成的时速200 km的客货共线铁路,在实际运营中一般采用客(动车组)货不见面或降速至160 km/h速度的运营组织方式,因此对于今后类似项目是否还有必要按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建设存在一定争议。通过调研、参考在建及运营项目,结合现行规范、标准及实际运营项目运输经验,对时速160 km、时速160 km(预留200 km)、时速200 km三类方案选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详细汇总和对比分析,提出部分研究思路和实施建议,为后续类似项目速度目标值标准选用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为:项目初期就应结合项目特点、沿线客货运量需求、相邻路网构成、地形地貌等因素对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确定。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结合伊泰准东铁路虎石至周家湾段增建二线电气化工程特点,为增建二线绕行既有线的牵引供电系统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并对其牵引网的载流能力、牵引变压器容量、牵引网末端电压水平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配套电气化工程从不同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使研究方案技术更合理,供电能力更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沥青加铺层在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较多,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之间的结构是保证加铺层结构体系正常工作的关键。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对PCC-AC层间水稳定性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学科的发展及其工程应用。因此,对路面加铺层间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及层间水稳定性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路面加铺层结构在最不利条件下不致损坏,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路面加铺层各种损坏形式的产生机理,确保路面的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