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67篇
综合类   142篇
水路运输   679篇
铁路运输   10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一辆2002款江铃宝典皮卡车。搭载4JB1型柴油发动机。该车行驶中突然出现无暖风故障。接车后,打开风机开关,鼓风机能正常运转,风道口吹出来的风量很大,但却是冷风。观察温度表,水温正常。  相似文献   
152.
拖网渔船避碰行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理论建立单拖网渔船避碰行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且运用该模型评价单拖渔船的避碰行为。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是合理的,可用来作为渔船避碰决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避免碰撞的行动”中明确规定,船舶采取避让措施应及早地、大幅度地进行,并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通过。可见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是国际避碰规则的目的,也是规则要求船舶应及早地、大幅度地采取避让措施所追寻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早让、宽让只有最低限制,而这个最低限制就是能使两船在安全距离通过,也就是说能导致两船在安全距离上通过的最迟采取避让行动的时机和采取行动的最小幅度。但是这个早、宽的程度应如何去掌握,如何去量化,它和安全航速、瞭望条款一样,让所有发生碰撞事故的当事船舶都逃不出这几个条款的责任。同时也给碰撞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多难以恰如其分的公平判决。  相似文献   
154.
AIS为协商区域内各船间信息沟通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假设各船装备AIS系统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AIS的避碰智能决策系统中船舶间协商避碰模块研究的技术方案.方案有助于在协商区域内的各船达成共识,减小不确定因素,避免船舶间不协调行动,以确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5.
156.
郄兵辉 《北京公路》1999,(1):27-28,24
植草塑料固土网垫是一种适合于水土保持的土工材料。省效能厅科技情报站、省公路局养护科联合上海卡纳隆特种塑料制品厂,对该网垫在霸州市和平山县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该网垫在植草生长初期能有效地保持边坡沙土,具有防止强水流冲刷的作用;在植草长成以后,能有效地保持水土,增加绿化面积,具有较好的绿化、美化公路边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7.
在诸多船舶间的避让行动中,有时发生忽视避碰规则的避让原则,凭“感觉”、“协议”进行避让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不少紧迫局面和碰撞事故,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协议避让”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8.
分析了避碰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对避碰知识库的建立,推理方法、搜索策略以及专家系统自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9.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89年修订本),对十几条在文字上进行了屐和修饰,列出改动的范围和内容,使条文的含义表达得更加准确、恰当,从而利于从事航海工作的人员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60.
管内螺旋线圈插入物强化传热及抗积灰性能的评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管内螺旋线圈插入物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状及发展进行了评述,并依据管内流动特点对内插螺旋线圈强化传热管的强化传热及抗积灰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