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296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01.
文中研究了锥柱组合体模型在轴向约束加速运动中人工通气量对加速过程中超空泡形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模型在加速过程中不通气的情况下,只有锥柱结合面后尚有局部空泡,但未见超空泡形成。在通气量23.4g/s、19.0g/s、14.6g/s、9.3g/s下,均能在研究的σv范围内逐步形成超空泡。对于一定的通气量,随着模型运动速度的逐步提高,自然空化数逐步减小,空泡由短变长;由大片分段脱落不连续的空泡变成连续的空泡;由空泡长度明显的不稳定到稳定;由空泡表面不光滑到光滑;发展成空泡表面光滑透明的超空泡。超空泡随通气量的变化规律与水洞定常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02.
水下航行体采用多孔排气可有效改善航行体受力特性,多孔排气排出气泡融合特性是航行体受力改善的基础。文章基于空泡独立膨胀原理建立了多孔排气气泡形态理论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匀速运动时多孔排气气泡融合准则,为排气气泡融合判定奠定了基础。针对初始压比、航行体运动速度、排气孔参数等因素对排气气泡形态影响开展计算,结果表明航行体运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相同排气总面积下排气孔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排气融合,初始压比对排气融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03.
对转桨和单桨空泡水筒噪声测量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赛  杜选民  范威  刘竹青 《船舶力学》2018,22(7):896-907
为了研究对转桨和单桨的目标特性差异,在大型空泡水筒中针对单桨和对转桨的非空泡空泡工况进行了噪声测量试验,采集了单桨和对转桨在空化条件和非空化条件下的噪声信号。首先针对空泡水筒自身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空泡水筒在1.8 kHz和3.8 kHz附近易产生混响干扰。其次,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测量的声信号进行谱分析,对比研究了单桨和对转桨在空化条件和非空化条件下噪声信号在频域上的差异和规律,并采用频闪仪和高速摄像机对桨叶空泡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在非空化条件下,相同工况时对转桨噪声级比单桨高6 d B以上,对转桨倍频程衰减值要小于单桨,对转桨和单桨的三分之一倍频程谱在1.8 kHz和3.8 kHz附近会出现峰值,单桨8 kHz附近峰值是由唱音引起;在空化条件下,相同工况时对转桨和单桨三分之一倍频程谱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转桨噪声级比单桨高3~20 d B。在空化和非空化条件下,对转桨的调制谱特征比单桨复杂,对转桨的调制频段要远大于单桨,对转桨前后桨一阶叶频组合的调制作用最强,而单桨一阶叶频调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04.
基于混合介质雷诺平均N-S方程,对开放空腔圆柱壳垂直入水运动过程开展了数值研究,得到了压力场、速度场分布,空泡波动、闭合特征,空腔气体涨缩规律,以及流体动力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空腔结构在入水运动过程中对流场结构和流体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随气体涨缩同步进出开放端;开放端局部形成波动的压力源和周期性的压力场、速度场分布;入水空泡呈现波动形态,其扩展程度与开放端液体流速相关;空泡内形成气体漩涡,随空腔涨缩往返进出空泡,对空泡闭合具有抑制作用;流体动力呈波动变化规律,频率与气体涨缩频率一致,幅值与气体涨缩程度成正比。开放空腔结构在入水过程中空腔内气体发生涨缩运动,对流场结构和流体动力产生周期性扰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冲击、维持空泡及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5.
基于通过实验检验过的圆盘表面速度分布估算公式,对圆盘空泡附加质量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更精确的空化圆盘附加质量计算公式,分析了原线性速度分布假设下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建立了带两个空泡的航行体附加质量计算模型。改进的模型不仅反映了带空泡航行体的附加质量变化规律,而且因为模型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基础上,所以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306.
三维空泡回射流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泡回射流以某个方向冲击空泡壁面是导致空泡发生不同脱落方式的重要原因,但是空泡回射流的方向目前认为是一个不确定量,需要人为指定.该文针对无界重力流场中的三维空泡,基于势流假设和积分方程推导了一个计算回射流角度和回射流截面面积的三角函数代数方程组,并且在小角度条件下给出了回射流角度和截面面积的理论解析式.研究表明,空泡回射流角度与空化器的攻角、阻力和空泡浮力有关.  相似文献   
307.
针对科考船水下噪声要求,通过分析DNV silent、ICES209标准和要求,量化主推进轴桨水下噪声指标;深入分析主推进桨轴的水下噪声源,基于理论研究及经验提出降低水下噪声的集成设计方案,通过该方案集成设计及供货的某科考船主推进轴桨,其水下噪声顺利通过DNV专家评估。  相似文献   
308.
提出了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与FW-H声学模型相结合的侧推器噪声仿真方法,通过导管桨敞水性能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对比,以及侧推器流场基频和各次谐波计算值与仿真值的对比,验证了基于LES方法的侧推器流噪声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轮缘侧推器和常规侧推器在非均匀来流时的流场分布,获取了侧推器桨叶等水力部件的声压时域和频域。结果表明:侧推器产生的流噪声主要为低频噪声,轮缘侧推器横向和径向总声压级分别比常规侧推器小3 dB和10 dB左右;侧推器噪声分布主要呈现偶极子特性,桨叶横向总声压级高于径向。  相似文献   
309.
基于CFD方法,求解轴对称航行体亚音速入水过程流场的非定常RANS方程,探讨航行体入水速度、入水角和攻角等参数对入水过程流体动力、运动姿态及空泡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1)入水速度对入水冲击载荷有显著影响,而且影响入水空泡的长度;(2)入水角主要影响入水冲击阶段的流体动力,对于不同的入水角,在相同的入水距离时,航行体空泡形态除自由面附近外基本保持一致;(3)入水攻角会加剧航行体的姿态变化,严重影响空泡形态;(4)自由面附近的空泡形态受气体流动及压力变化的影响,但入水2倍弹长距离之后的空泡形态受自由面影响较小,可应用理论公式快速计算空泡形态。论文研究成果可为高亚音速入水降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0.
空泡性能是船舶螺旋桨重要的水动力性能之一。由于桨轴存在倾斜安装角,船舶在水面航行时,螺旋桨的进流条件主要为斜流工况。为研究斜流工况下螺旋桨的空泡形态及空泡脉动压力特性,论文基于黏流CFD方法针对PC456螺旋桨标模开展了斜流下螺旋桨空泡及脉动压力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大型空泡水筒中的斜流螺旋桨空泡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预报的空泡形态、面积和平板表面脉动压力与试验观测及测量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