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39篇
  免费   374篇
公路运输   4446篇
综合类   4861篇
水路运输   4144篇
铁路运输   2799篇
综合运输   2563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1078篇
  2013年   1131篇
  2012年   1843篇
  2011年   1881篇
  2010年   1418篇
  2009年   1262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870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舰载特种起重机是我国正在研制开发的多关节、可折叠式船用起重机。研究它的高效节能运行模式,也就是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引入加权变量得到舰载特种起重机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性能指标,证明了综合最优解的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平均动态理论”概念,应用此理论处理了舰载特种起重机的非线性和耦合,最终设计了反馈形式的时间-能量综合最优控制器。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此设计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双层机车车辆综合试验车的开发研制过程,主要试验功能,主要技术特征及结构性能等。  相似文献   
44.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全省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丘多、平原少,山地丘陵占80%以上,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5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沿海较好的天然港湾有20多处。福建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为交通发展创造了条件。交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福建省处在海防前线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家投资较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交通运输取…  相似文献   
45.
经过多年的慎重考虑,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H.R.3关于汽车安全性的新的交通法案(SAFETEA)。这项耗资达数十亿美元的交通法案涉及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并且包括制定若干个创新性的公路安全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46.
铁路检测设备已经由单项检测发展到多项检测、由静态检测发展到动态检测、由接触式检测发展到非接触式检测,由低速运行状态检测发展到高速运行状态检测。日本的综合检测列车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代表,支撑这种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技术。我所承担的铁道部重点课题《非接触式接触线动态检测设备研制》,2005年4月,在福州供电段青州网工区、沙县网工区接触线磨损实测,  相似文献   
47.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迅速方便等特点,在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从船舶航行安全、可靠性角度考虑,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航行船舶所在海域的气象状况,因此气象信息对于船舶调度管理起到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并把获取的气象信息融合到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中,对于航行船舶的监控和管理显得十分有意义。针对如何获取气象信息及如何与电子海图叠加显示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9.
针对影响现状公路交通特征参数较多且各指标之间又具有相关性的实际特点,应用模糊数学基本原理建立关系矩阵,对铁岭市县乡公路网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0.
抓战备建设,不断提高战时车辆装备保障能力。一是牢固树立战备意识,高标准履行装备保障职责。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形势和历史使命,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强烈的战备观念,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战备任务。二是深化车辆装备保障理论研究,把握战时车辆装备保障工作的特点。要结合未来作战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