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84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877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31.
32.
本文通过CFD方法对敞水桨、桨-舵组合以及优化间距的桨-舵组合装置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桨-舵间距对其组合系统的水动力性能影响。螺旋桨敞水工况的计算值与物理模型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比桨-舵间距大于推荐值的三个工况,发现在较低进阶系数下系统的节能效率有稍许增加,然而随着间距的增大,节能效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在高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增大节能效率逐步降低。适当减小桨-舵间距,在较低和中等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减小节能效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在间距减少10mm时,组合体的节能效率最大可增加1.937%;不过在高进阶系数下,随间距减小节能效率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3.
船舶运动模型作为自动舵性能检测平台的基础与核心,对于自动舵的研发、调试及船舶运动控制算法的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航迹航向自动舵检测平台普遍使用简化的一阶线性KT方程。由于忽略船舶回转运动中的纵向速度变化以及首摇角与横向速度之间的耦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引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航迹自动舵标准( IEC62065)中提出的船舶运动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一阶线性KT方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一阶线性KT方程的适用范围。同时介绍改进的一阶非线性KT方程的形式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其与 IEC62065中非线性模型相似度较好,且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34.
35.
36.
《舰船科学技术》2016,(3):18-21
为分析变舵速对船舶Z型运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理论仿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和船舶操纵性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三自由船舶运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构建自航模试验系统,进行变舵速下的自航模试验。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舵速对K及T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超越角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船舶在复杂海域和密集线路航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性能优异的航向自动化控制系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传统的船舶航向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舵)在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上无法满足现代大型船舶和密集航线的需求。本文利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算法,对传统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并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船舶自适应航向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8.
路面板的瞬态振动信号可以通过激振刚性路面板表面的方法来获得,但是,必须借助傅里叶转换原理。因此,本文就在分析瞬态锤击测试原理的基础,重点将公路工程瞬态锤击检测技术应用进化了详细的分析,以便能够促进公路运行更早的实现高效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9.
40.
郭磊 《船舶》2015,(5):110-113
舵是船舶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舾装件,在设计过程中一般仅对其结构进行规范计算,但要了解其在舵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范围则需要进行有限元强度计算。同时,舵杆是舵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只要求其直径满足规范要求,文章针对舵杆和舵杆承座之间间隙随舵杆直径的变化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