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2篇
  免费   281篇
公路运输   5339篇
综合类   2481篇
水路运输   6151篇
铁路运输   7406篇
综合运输   40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847篇
  2012年   1196篇
  2011年   1201篇
  2010年   1128篇
  2009年   1343篇
  2008年   1552篇
  2007年   1066篇
  2006年   1081篇
  2005年   1092篇
  2004年   1030篇
  2003年   971篇
  2002年   763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433篇
  1997年   489篇
  1996年   447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是铁路信号技术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该系统能在信号设备运行的全部时间内监测设备运行质量状态,全天候实时或定时对主体设备进  相似文献   
52.
53.
54.
ZTD-Ⅲ型平面无线调车设备由机车、移动和固定设备3部分组成,构成了调车人员与机车司机及调度值班员之间的联络通道,即调车通信网。从无线通信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以机控器为中心的,数话并传的同频单工分组网。该设备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控制、语音合成及回示技术,与ZTD-Ⅱ型比较,其功能得到增强。现介绍ZTD-Ⅲ型调车手持机的故障处理。  相似文献   
55.
落锤式弯沉仪(FWD)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NATEST 8000 FWD落锤式弯沉仪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路面承载能力动载评定设备。介绍了该测试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与贝克曼梁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相同测试状况、相同结构材料,两种弯沉测定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可以采用推荐公式进行动静弯沉转换,从而取代贝克曼粱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快速、准确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6.
章首先分析得出WAP技术应用于ITS的优点,然后提供基于WAP技术的ITS通信网络的几种组网实现方案,分析表明:基于WAP的通信网络是ITS系统很好的选择,WAP技术和ITS系统具有共同的应用和发展空间,两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7.
巡视工作是安全管理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重要手段.目前巡视中“人到心不到、眼到手不到、看到说不到、问到盯不到”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设备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特别是在设备结合部巡视中容易出现因方法不当,处置错误,导致一些设备和管理隐患长期存在,小缺点变成大漏洞,小遗忘变成大隐患.  相似文献   
58.
《水上消防》2005,(3):46-46
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第48次会议于2005年2月21日至25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56个成员国和联系会员中国香港的代表.欧洲委员会(EC)以及26个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成立了客船安全、燃油舱保护、SOLAS个人救生设备性能随验和认可标准3个工作组,  相似文献   
59.
铁路检测设备已经由单项检测发展到多项检测、由静态检测发展到动态检测、由接触式检测发展到非接触式检测,由低速运行状态检测发展到高速运行状态检测。日本的综合检测列车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代表,支撑这种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是机器视觉技术。我所承担的铁道部重点课题《非接触式接触线动态检测设备研制》,2005年4月,在福州供电段青州网工区、沙县网工区接触线磨损实测,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国内移频机车信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制开发了移频设备数字监测系统,以提高既有移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详细介绍了移频设备数字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配置以及该系统的性能特点,并阐述了采用该系统的可能性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