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69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263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以分汊河型为主,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复杂。以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碍航浅滩之一的仪征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近期实测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仪征水道演变特性,探讨三峡枢纽运行后水沙变化对河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仪征水道河床冲淤与蓄水前有所不同。蓄水前世业洲左汊冲刷、右汊微淤,蓄水后左右汊均表现为冲刷下切;蓄水前大洪水对水道滩槽格局影响较大,蓄水后受水库调蓄影响,洪峰流量减小,水沙对滩槽格局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河段河弯平面形态变化规律,提出河弯平面形态变化与来水来沙之间的经验关系,为进一步认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边界条件的改变对荆江河段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投入不足、机制不活、服务不佳、市民不满,是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改制前的马鞍山公交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述问题。马鞍山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创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改制前拥有营运车辆343台、营运线路35条、线路总长  相似文献   
95.
96.
冷魁 《公路》1993,(11):20-25
对铜陵长江大桥桥址河段的河床演变及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建桥后对桥址上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不大,不会引起本河段河势的变化,对行洪没有明显影响。通过全面地分析认为,桥址Ⅲ相对较差,桥址Ⅰ,Ⅱ均具有良好的建桥条件。对桥型的选择,仅从防洪,航运角度看以选对河道水流影响最小的桥型Ⅱ为宜。  相似文献   
97.
黄迪 《中国水运》2005,(3):36-37
鸡年初始,八百里皖江春寒料峭。沉稳的马鞍山港再次向水运界传递佳音:该港2004年完成辖区货物吞吐量1568万吨,比上年增长59%。且连续4年大幅增长,目前港口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马鞍山港的发展也再次引起了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殊不知,马鞍山港走过了一条从沉寂到奋起的曲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8.
刘新  朱玉德 《水运工程》2004,(12):84-86
总结以往航道整治工作经验,结合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对北盘江坝油滩河段重要整治参数———整治流量与整治线宽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常山江阁底枢纽处于“S”形弯曲河段中部,上游引航道处于河道凹岸主槽,下游引航道处于河道下弯道凸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复杂,流速指标难以满足通航安全要求。针对坝址河段的特点和枢纽设计通航要求,依托180正态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研究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特性,并提出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合理疏浚河道并适当调整引航道航线布置,可改善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使口门区流速指标满足通航要求,实现船舶安全通航和枢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0.
2013年12月31日1158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长虹卧波,230多万马鞍山人梦想成真。喜极之余,大桥建设者之一的中交二工局总经理杨敏不无感慨地说:“是海事与大桥施工方共同创下了长江上大桥同类施工的最快纪录,才有了大桥今天的顺利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