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2篇
  免费   135篇
公路运输   744篇
综合类   735篇
水路运输   938篇
铁路运输   727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从淘宝网看我国C2C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主流购物方式,而以淘宝网为代表的C2C市场也呈现一片发展的大好势头,免费牌、支付工具等使得我国C2C市场茁壮成长,但是物流、诚信问题等依然存在。只有给客户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的网站,才能赢得客户和C2C市场。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子波能量和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机动车车型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使交通管理系统能进行可靠的机动车分类,研究了轿车、轻型越野车和货车3种机动车目标的声信号,提出了一种采用子波分解后不同尺度上声信号能量作为特征向量的特征提取算法,并设计了kNN(k近邻)分类器和改进BP神经网络分类器用于目标分类。目标识别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特征提取算法能够很好地体现不同类型目标之间的差异,提取的特征向量稳健;设计的改进BP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分类精度可达92.6%,且分类效果优于kNN分类器。  相似文献   
103.
在对高速公路交通数据上报系统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数据上报系统的架构和操作流程,并使用Socket和FTP传输技术,实现了高速公路观测站交通信息向交通部公路交通信息中心的实时数据上报和24h数据上报。该系统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4.
具有车牌车型自动识别功能的路桥收费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车牌车型自动识别功能的路桥收费系统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基于路桥收费系统的现状,利用现有成熟的车牌识别技术。构建具有自动车型识别功能的路桥收费系统。可解决国内收费站车型识别效率低、年票车车费流失严重和公安交管部门对违章、肇事逃逸等车辆捕获难等问题。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介绍了本系统的实现思想和体系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5.
东海大桥海上施工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海上套箱安装时必须把握好潮汐、风、浪等自然规律,合理组织,有效控制套箱安装时间,降低海上施工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建立国际平整度指数(IR I)的数字地面模型来描述基于道路面状的IRI指标概念。在分析研究几类数字地面模型的曲面函数内插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IRI的二元双一次曲面乘积型逼近模型。最后给出了定义和描述同一段道路路面不同时段IRI变化量的乘积型重积分求积公式、IRI均值和标准差、IRI值的变化差均值及IRI值变化差的标准差、IRI值单位时间变化速率等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当前车型分类系统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用4条共聚物压电轴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阵列获取车型特征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传感器的特殊空间分布与车辆各车轴到达各传感器时刻的时空相关性,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获得了多达11种车型特征参数。分类识别中用模糊统计的方法对大量的样本车型特征参数处理后,构造了隶属函数,最后采用了D-S证据理论对车型进行分类。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8.
This paper poses a challenge and begins a search. The challenge is to reconsider the usefulness of traditional activity types (“work”, “shopping”, etc.)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odelling of travel behaviour. The search is for the more salient attributes of activities that may serve to better explain complex travel behaviours—such as activity scheduling and tour formation.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icit measures of the spatial, temporal and interpersonal flexibility of activities, along with several traditional attributes (frequency, duration, involved persons, travel time, and location). Data from a recent in-depth week-long activity scheduling survey was used to define and compare these attributes.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the attributes between and within traditional activity groups is evident. This casts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on assumptions that statically assign levels of spatial, temporal, and interpersonal flexibility to any given activity type. 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eight new distinct clusters of activities that share like attributes. The relative role of each attribute in each component is examined, and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s emerged (e.g., “Long and frequent”, “Space and time flexible” “Social network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future mode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re discusse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earch for salient attributes and link them more directly to decis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09.
对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及施工中的控制重点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0.
自锚式悬索桥桥式特点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锚式悬索桥是一种将主缆锚固在自身加劲梁上的桥式结构体系,近几年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本文对自锚式悬索桥的历史、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概述;通过国内外研究资料,从材料,矢跨比、拱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非线性影响,总结分析此种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论述了已建自锚式悬索桥的不同施工技术与方法以及需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