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19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12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This study summarizes engine speed and load effects on HC species emissions from premixed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PCI) and conventional diesel combustion, and it evaluates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 formulations on a gas flow reactor for the purpose 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regeneration or lean NOx trap desulfation. HC emissions are sampled simultaneously by a Tedlar bag for light HC species and by a Tenax TA™ adsorption trap for semi-volatile HC species, and they a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The bulk temperature and residence time during combustion are key parameter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peed and load on engine-out HC emissions. The degree of post-flame oxidation is higher in PCI than in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and it is increased for PCI with a higher speed and load, as indicated by a lower fuel alkanes/THC ratio, a higher alkenes/fuel alkanes ratio, and a higher methane/THC ratio. Ethene and n-undecane are two representative HC species, and they are used as a surrogate mixture in the gas flow reactor to simulate PCI and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with in-cylinder post fuel injection. Among the three DOC formulations tested, the catalyst with constituent precious metals of platinum and palladium (PtPd) showed the best light-off performance, followed by PtPd with an addition of cerium dioxide (PtPd+CeO2), and platinum (Pt), regardless of exhaust compositions.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exhaust composition shows a lower light-off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PCI, regardless of catalyst formulation.  相似文献   
62.
探讨双燃循环大型海运低速柴油机其重要参数的名义压缩比与有效压缩比[1]、理想绝热压缩压力与实际压缩压力[2]的差异,利用精确量测间隙容积(Clearance volume),探讨理想与实际的压缩压力比较差异,利用此一正确的机器设计参数,探讨如何加强维持最大有效压缩比以达设计最高压缩压力,提高低速柴油机正常出力。  相似文献   
63.
G32系列柴油机是广州柴油机厂新开发的船用中速大功率柴油机,新产品的研制工作采用产学研联合,由广州柴油机厂和七一一研究所以厂所合作的方式进行。G32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Pe=2.30MPa,倒挂主轴承结构,三段式船用大端连杆,厚壁气缸套。高效率脉冲增压系统,等压燃烧,排放机内控制,安全监测系统对主轴承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64.
建立了不可逆diesel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对diesel循环进行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推导出在内可逆、内外均不可逆时diesel循环在给定热力学模型下输出功率与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式,并证明了内可逆diesel循环有一最大输出功率,而此时循环热效率即为著名的CA效率,并求出了最大输出功率表达式,证明了在具有最大输出功率时循环压缩比及预胀比有确定的关系。当具有内外双重不可逆时,相应公式只是对内可逆时的公式用不可逆系数I进行修正,即用ITL代替原公式中的TL即可。给出了计算实例,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内不可逆系数、热源温度对最大输出功率、热效率的影响及循环压缩比、预胀比对热效率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内燃机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主要介绍机械设备中常用的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液压油和某些特种油的特性、牌号、分类和使用范围,以及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66.
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方法,研究了机车柴油机排气阀(基材为4Cr14Ni14W2Mo 钢)等离子堆焊修复次数,以及“堆焊+时效”次数对其热影响区的过热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排气阀的等离子焊修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  相似文献   
67.
本文数值仿真了一种适合劣质燃油(重油)的循环式燃油系统(一泵二嘴四针阀),提出了处理喷油器和燃油分配器边界条件的准维模型以及用于喷油泵边界条件的新模型。该燃油系统已应用于MANB&WL60MC/MCE等大功率柴油机。与常规的数值仿真相比,求解管内流动的二队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燃油系统研究的难点和关键。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还进行了不同功率点变型方案的模拟研究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分析,以满足不同船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8.
系统介绍国内外机车柴油机排放污染物限值和测定方法法规制定的进展与现状、重点介绍了国际铁路联盟(UIC)、欧洲共同体(ECE)、经互会(CMEA)、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日本、捷克、前苏联及中国机车柴油机排放污染物限值与测定方法法规制定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69.
王超  许涛 《天津汽车》2012,(6):27-29,43
在对某柴油机的数模进行整车搭载时,发现该柴油机进气歧管的EGR阀和EGR管路之间存在间隙小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对EGR阀座进行了局部调整,共设计了3种方案。为了找出最优方案,文章通过大型CFI)软件AVL-FIRE对进气歧管的EGR率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方案进气歧管的EGR率以及EGR率的偏差,最后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方案2最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0.
路勇  曹鹏程  李耀琦  杨旸 《船舶工程》2019,41(S1):54-57
船用柴油机性能评估对柴油机设计研发、关重件改进优化、性能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系统地对柴油机性能进行总体评估,本文针对柴油机八大性能指标,研究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主要性能指标的分解方法和各指标的响应关系。按照主要性能指标分解流程,完成柴油机性能评估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开发基于Netty的用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框架,实现快速调用第三方专业计算软件以及与数据高频互传,大大提高了评估系统的数据响应和评估效率。以某型柴油机为例,对评估系统功能模块进行验证,为我国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实现“同步设计,同步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