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作为探索海洋、开发资源和军事作战等水下应用的重要手段,其速度和续航力是评价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方面。AUV在水下航行时的阻力主要取决于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因此,研究AUV的几何形状和外观尺寸便显得尤为重要。对AUTOSUB,HUGIN,REMUS,BLUEFIN1和BLUEFIN2这5种艇型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阻力性能分析。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所得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CFD模拟的可靠性及模拟的最优模式。通过对比不同直径、不同舵的展弦比、带舵和无舵、有整流罩以及相似径长比的不同艇型来比较AUV的阻力性能,最终得到艇型的阻力性能特点以及最佳艇型。研究表明:在5种艇型中,AUTOSUB型最优,其次是HUGIN型、REMUS型和BLUEFIN1型,最后是BLUEFIN2型,其中AUTOSUB型和HUGIN型适合中、高速航行,REMUS型和BLUEFIN型适合低速航行。  相似文献   
62.
水下微结构功能表面设计及减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当物体表面存在微结构时,可以减小阻力,降低能源消耗。本文设计M形和V形两种微结构,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分析微结构的减阻机理及影响微结构减阻的因素。将V形微结构应用于水下航行器模型,探讨湍流状态下外流域的减阻率和流场变化。结果表明微结构能够减缓湍流猝发过程,降低湍流猝发强度,改善边界层的流态;当微结构夹角为60o、高度小于0.04mm时具有较好减阻作用;V形微结构在水下航行器模型中的减阻率达到1.77%,且减阻率随布置面积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3.
一种仿生水下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仿生技术在水下机器人上的应用已经成为水下机器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仿生-Ⅰ"号水下机器人.该机器人以蓝鳍金枪鱼为模本,长2.4m,前体固定,后体(约1/3体长)为具有3个节点的摆动装置,采用月牙形尾鳍.水动力计算和水池实验表明,仿鱼推进和操纵方式比传统的桨舵具有高效性和高机动性.  相似文献   
64.
舰船水下电场信号作为重要的物理特性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通过研制船模并进行水下电场实验室测量来了解实船水下电场分布情况,可以较好地解决舰船水下电场的海上测量较困难这一问题。通过引入相似性原理,分析比例船模的电场分布与实船电场分布的相似性关系,提出满足相似性的电场船模设计准则,实船和船模水下电场对比实验验证了相似性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一种小型水下航行器,该航行器共分为艏舱、前侧推进舱、前浮力舱、主控舱、后浮力舱、后侧推进舱和艉舱7个舱室,并在航行器上安装可拆卸式滑翔翼板,由滑翔翼提供向上升力。设计完成后,建立航行器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采用CFD软件对其进行水动力学性能预报,分析水下航行器的流场分布以及不同攻角下的升力和阻力特性,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新型水下小型航行器的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6.
时俊雯  孙龙泉  刘莹 《船舶工程》2016,38(S1):38-42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温高压饱和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船用冷却液舱内出现的射流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和RNG湍流模型,建立气、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利用Fluent模拟了气体通过管路喷射到液舱内的全过程,同时考虑了气、液两相间的相互转化,得到了液舱内及管路内流场压力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67.
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文物保护工程,采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上端修建一椭圆形平面单跨拱形壳体,通过岸上交通廊道连接水下U形参观廊道,绕题刻一周,可在“水下博物馆”看到石刻原貌。此文旨在介绍其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并对造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广深港客专狮子洋隧道照明系统供电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针对隧道内高潮湿、高盐分、强腐蚀等特点,提出隧道照明系统防腐蚀控制措施:(1)配电箱(柜)设备外壳的材质采用防腐蚀性强的材料316L不锈钢并加喷涂船舰漆;(2)照明灯具表面加一层氧化铝薄膜,以提升设备使用寿命;(3)电力电缆增加铅护套层,以提高电缆防潮抗腐能力;(4)配电箱(柜)采用双层结构,照明灯具采用光源室和驱动电路室相互独立结构,以提高产品自身的防腐结构设计;(5)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控制开关和电源设备,以减少设备数量和日常维护工作量,达到良好的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复杂海洋环境影响下圆碟形水下滑翔机的路径规划问题,采用多黏性Lamb涡叠加方法模拟洋流环境模型。以最小能量消耗为优化目标,结合B-spline方法生成光滑的曲线路径,采用自适应性基于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圆碟形水下滑翔机的路径选择进行优化求解。将该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基于量子行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各算法在求解航行路径问题方面的有效性。此外,基于能耗最优原则分析各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0.
陈彦臻  胡以怀 《船舶工程》2017,39(10):62-69
从船坞内作业和水下作业这两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所有船体清洗机器人的开发现状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包括超高压爬壁除锈机器人和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突出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的发展优势。将现有的水下船体清洗机器人按磁吸附、真空负压吸附、推力吸附、复合吸附等吸附类型进行分类,具体针对各类吸附移动对其结构功能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对。最后,总结吸附性和灵活性难统一、船体复杂壁面难适应和废水废渣难回收等技术难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力磁轮复合吸附和水射流清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设计建议,并对多功能化、高智能化、自主性强的多机器人编队协同作业的船体水下清洗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