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241篇
综合类   171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215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概述了独立旋转车轮系统的特点和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及其对应的结构形式,并阐述了其在高速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基于高速铁路轮轨噪声机理,对高速铁路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建立高速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模型,为轮轨噪声的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探讨列车—轨道相互作用关系、轮轨表面粗糙度、轮轨接触滤波、噪声辐射比、轮轨系统噪声辐射、地面的声反射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快速客运专线的轮轨噪声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给出轮轨噪声的频谱特性、距离衰减特性及随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3.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汽车车轮定位质量检测系统,它采用结构光传感器检测车轮的定位参数,建立了一套分布式二级信号处理系统,解决了接触式测量面临的困难,有效地提高了汽车车轮定位质量检测的速度和精度,满足了现代汽车工业生产中快速、在线、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龙阳路枢纽将形成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11号线、18号线和磁浮示范运营线等5线换乘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和市级公共活动中心。通过轨道交通线路优化调整使其总体布局更加紧凑,设计了地面公共换乘大厅以联系各条轨道交通线和磁浮示范运营线,同时对周边各种交通方式进行规划整合,达到换乘功能最优,体现了人性化的现代交通枢纽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6.
主要介绍国际、国外和我国铁道行业标准中轮对标准的架构,对比分析国际、国外和我国铁道行业标准轮对组装标准的内容,提出对采用国际、国外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
粉末涂料是一种不含任何有机溶剂以粉末形态进行涂装,经过固化交联成膜的新型表面涂装材料。粉末涂料作为车轮的底层涂装和面层罩光涂料,在国内得到了大量应用。随着21世纪车轮用粉末涂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应用工艺的开发,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58.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多种出行方式的整合,缩减了乘客的换乘时间;但庞大的枢纽建筑,增加了乘客寻找"目的地"的难度。通过对静态标识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分析,提出静态标识的布设目标,梳理布设流程,制定布设的总体原则和各类静态标识布设原则。研究的结果将为相关的标准研究和设计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59.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城市中交通拥堵的多发地带,而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更是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中结合镇江市城际枢纽站商业中心区的实例,对城市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的交通问题剖析,并对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区的交通改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研究。通过采用公交优先、布置交通设施、构建先进的停车系统、合理组织交通流等措施,为该类地区的交通改善和治理提出对策,使得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有序,尽可能地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0.
王韬  王华峦 《港工技术》2012,49(4):45-47
在正交贴体坐标系下建立长河段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详细阐述模型的主要方程、给定的边界条件、动边界的处理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等.根据广西右江那吉—鱼梁河段的实测资料,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探讨关于长河段航道治理的相关问题,并采用Matlable可视化技术对河道地形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