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2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20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模糊识别的道路交通噪声时空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中存在的同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级别特征值法的道路交通噪声综合评价模糊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的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时间维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综合污染级别特征值由1991年的3.83下降到2006年的2.03,但部分地区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上升;在空间维上各地噪声污染的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地区问差异是区域问总体差异的主体.而在地区内部差异中,噪声污染严重地区是造成地区内部差异的主体.  相似文献   
52.
辽宁省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推移破坏的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公路破坏情况的实地调研,从设计、施工、路面承载、材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产生推移破坏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路面工程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53.
该文以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建设项目为背景,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浙江省内河航道传统的衡重式护岸进行了结构优化与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54.
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近年来在持续扩招的条件下,生师比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专任教师增加速度落后于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校的生师比存在较大差异。要结合甘肃省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例,在确保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旅游交通可达性分析能够为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提供理论依据,而高速铁路的开通将直接改变区域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作为节点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指标,利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分析旅游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获取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公路、铁路、航空和高铁的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辨识出旅游交通可达性对各种交通方式权重的敏感度.结果表明:高铁途经的各城市客源地到达云南的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均有大幅提升,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收敛效应显著,省外城市到达昆明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铁路权重的敏感度较大;高铁开通之后,云南省旅游交通可达性格局总体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核心—外围"模式;高铁开通前后,云南省内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变化幅度较小,地区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断缩小,省内高铁途经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对高铁权重的敏感度较大.  相似文献   
56.
结合广东省河源市市内东埔河的综合整治,综述河道综合治理原则和措施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城市与河道和谐相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广东省罗定市七和水闸泄洪闸检修闸门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与其它叠梁式检修闸门相比较的优点和工作情况。这种闸门是目前最具实用的一种检修闸门,值得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城市防洪工程不仅具有一般堤防工程的特点 ,而且还是兼有景观、绿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工程。本文结合具体的城防工程监理实例对城防监理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理机构自身建设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四川省沿江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四川省作为三峡库区的主要水源地,其水环境的整治不仅影响着四川省八千万人口的日常生活,还直接影响着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科技,企业之间关联度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提出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指出发展甘肃省循环经济的重点和短、中、长期目标,对目前正在全省开展的循环经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